封建社會,富家大戶通常也會遵守“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規矩來指定家產的繼承人;帝王之家,更是需要嚴格遵守這一規矩,否則很容易引發大亂。這種確定繼承順序的方法充滿了智慧,因爲嫡子一般母方宗族強大,而長子一般也會比年幼的賢子更強,通過確立這一規矩,可以避免後世爲了爭奪繼承權而發生爭鬥。
清王朝早期,由於少數民族入關後沒能夠想明白這些問題。到了康熙時,本來有機會重新開始一次開始一次立嫡子爲帝的先例,可惜的是康熙的太子胤礽不爭氣兩次被廢,這就引發了康熙長子胤禔、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十四子胤禵等各自組成集團,共九位皇子牽扯其中,史稱“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不僅給清朝後來設立儲君造成了麻煩,愛新覺羅之後的子孫們依葫蘆畫瓢,以至於其後200年發生了不少奪嫡引起的骨肉相殘,更是令雍正皇帝的正統地位受到了質疑,險些危及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當湖南人曾靜開始散播雍正皇帝弒父奪位的謠言時,雍正皇帝非常驚恐,專門找到了曾靜,給一個區區草民進行解釋:我沒弒君父啊。他還總結了一本《大義覺迷錄》,讓人到南方地區爲自己做辯解。結果普通老百姓只記得比較刺激的弒父奪位情節,根本不想聽闢謠的內容。
《大義覺迷錄》的大規模散播,反而使得雍正奪位不正的說法越傳越厲害,到了乾隆時,一怒之下殺了曾靜。那麼雍正繼位,到底合法不?
雍正繼位是由佟佳·隆科多宣佈的,這也是雍正繼承權遭到猜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爲雍正本人是由康熙皇妃佟佳氏撫養長大的,油隆科多負責宣佈康熙遺詔,自然會受到懷疑。
然而雍正本來完全不必要擔心這一點,因爲康熙明知道佟佳氏與雍正的關係,臨終前還把隆科多召到御前接受顧命,這顯然已經準備傳位給雍正了。而且在當時大阿哥和二阿哥被囚禁,三阿哥已經表態退出爭奪,雍正的年齡最大,實力也強,也受康熙喜歡,繼位說得過去。所以,如果雍正不解釋,雖然大家有疑問,但問題還不大。
然而雍正解不開心結,總是疑神疑鬼,居然對外公佈了一份康熙“遺詔”,詔書至今仍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而詔書中的康熙傳位內容,本身是沒有大問題的: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朕身後,而等若能協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四皇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這也成了令人進一步懷疑的證據,因爲這份詔書是康熙死後纔出現的,而且並非康熙筆跡。正常來說,這樣的大事皇帝自然要親自書寫,就算身體不行了已經,需要別人代筆,那代筆的人也總得有名有姓吧。而這份詔書,不是康熙筆跡也不知道誰寫的。正常人稍微琢磨,就會覺得這是僞造的。
有了這個東西,大家反而要懷疑雍正的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
最初有人懷疑雍正得位不正時,雍正完全可以作爲皇帝殺掉他,如果不願意,可以置之不理。結果先是一份《大義覺迷錄》,繼而是一份傳位詔書,越描越黑,人們反而開始懷疑雍正得位不正。
我們之後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每天拼命工作,只睡4個小時,這使他只活了五十幾歲就去死去了。結合在繼位合理性一事的處理上可以看到,他的性格非常敏感多疑,不夠豁達,最終把自己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