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不能歪曲理解为“抢好东西”的政策由头,而是要真正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做出对区域整体利益最好的安排。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作为“短板”的安徽,必然是很重要的标尺,这一点,不该被忘记。

舒圣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将会如何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备受外界期待。国家层面的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地方层面的动作却不断,各种消息漫天飞舞,股市跟着造出一个又一个相关概念,社会舆论也甚为关注。

最近最受关注的消息有两个:一个是要在江浙沪交界处,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有的媒体也称之为长三角的雄安新区;另一个则是,有消息称长三角将诞生新的自贸区,虽然江苏、安徽两省均无自贸区落户,但有关专家学者皆认为,新自贸区将花落江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来说,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一点自不待言。谁都想要从中分得一块更大蛋糕,也完全可以理解。相对而言,三省一市中的安徽,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话语权也最少,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和落寞。不仅传说中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完全将安徽撇开,诸如自贸区之类好处,似乎也很难首先落到安徽头上。

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三省一市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打破行政区割带来的种种壁垒隔阂与低效内耗。然而,从最近几个月的各地动作来看,玩的依然是实力比拼的“排排坐分果果”游戏,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依旧明显,照此趋势延续下去,区域内部的差距,或许反而会因之越拉越大,因为“好果子”总是很难轮到话语权更弱的一方。

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构建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规则,建立跨区域的组织协调机构,实现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同时构建区域经济特色,发挥出更大的产业竞争力。其中,区域内部发展从不平衡趋向平衡,是衡量一体化发展成就很重要的方面。换言之,区域内部的那块“短板”,才是评价一体化发展质量成果的重要标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是一体化发展。

正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是在河北,河北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尺。故而,雄安新区应该设在河北,而不是北京或者天津。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呢?“短板”无疑是在安徽。长三角一体化要在世界上做出影响,当然要把“长板”做得更长,但与此同时,也要把“短板”做好,“一体化发展”的“木桶”,才能装进更多的高质量发展之“水”。

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上海是超大城市,也是唯一的龙头,南京是特大城市,此外,杭州、合肥、苏州都是I型大城市。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合肥。虽然合肥这些年发展很不错,但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外界知名度,存在感毕竟较弱。国家之所以仍要对长三角城市群做如此规划,其实就是希望长三角能实现更好区域均衡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要出台的总体规划,想必也会体现这一精神。

故而,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少一些地方利益争夺,多一些区域整体眼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不能歪曲理解为“抢好东西”的政策由头,而是要真正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做出对区域整体利益最好的安排。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作为“短板”的安徽,必然是很重要的标尺,这一点,不该被忘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