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不能歪曲理解爲“搶好東西”的政策由頭,而是要真正從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做出對區域整體利益最好的安排。評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作爲“短板”的安徽,必然是很重要的標尺,這一點,不該被忘記。

舒聖祥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後,長三角將會如何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備受外界期待。國家層面的規劃尚未正式出臺,地方層面的動作卻不斷,各種消息漫天飛舞,股市跟着造出一個又一個相關概念,社會輿論也甚爲關注。

最近最受關注的消息有兩個:一個是要在江浙滬交界處,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有的媒體也稱之爲長三角的雄安新區;另一個則是,有消息稱長三角將誕生新的自貿區,雖然江蘇、安徽兩省均無自貿區落戶,但有關專家學者皆認爲,新自貿區將花落江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對江浙滬皖三省一市來說,都是巨大的發展機遇,這一點自不待言。誰都想要從中分得一塊更大蛋糕,也完全可以理解。相對而言,三省一市中的安徽,因爲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話語權也最少,多少顯得有些尷尬和落寞。不僅傳說中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完全將安徽撇開,諸如自貿區之類好處,似乎也很難首先落到安徽頭上。

真正意義上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要三省一市形成更爲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打破行政區割帶來的種種壁壘隔閡與低效內耗。然而,從最近幾個月的各地動作來看,玩的依然是實力比拼的“排排坐分果果”遊戲,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趨勢依舊明顯,照此趨勢延續下去,區域內部的差距,或許反而會因之越拉越大,因爲“好果子”總是很難輪到話語權更弱的一方。

區域一體化發展,需要構建統一協調的市場競爭規則,建立跨區域的組織協調機構,實現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同時構建區域經濟特色,發揮出更大的產業競爭力。其中,區域內部發展從不平衡趨向平衡,是衡量一體化發展成就很重要的方面。換言之,區域內部的那塊“短板”,纔是評價一體化發展質量成果的重要標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不是一體化發展。

正如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短板”是在河北,河北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評價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的重要標尺。故而,雄安新區應該設在河北,而不是北京或者天津。那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呢?“短板”無疑是在安徽。長三角一體化要在世界上做出影響,當然要把“長板”做得更長,但與此同時,也要把“短板”做好,“一體化發展”的“木桶”,才能裝進更多的高質量發展之“水”。

在長三角城市羣規劃中,上海是超大城市,也是唯一的龍頭,南京是特大城市,此外,杭州、合肥、蘇州都是I型大城市。其中,最有爭議的是合肥。雖然合肥這些年發展很不錯,但無論經濟實力還是外界知名度,存在感畢竟較弱。國家之所以仍要對長三角城市羣做如此規劃,其實就是希望長三角能實現更好區域均衡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將要出臺的總體規劃,想必也會體現這一精神。

故而,站在國家戰略高度,實現真正的一體化發展,需要少一些地方利益爭奪,多一些區域整體眼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不能歪曲理解爲“搶好東西”的政策由頭,而是要真正從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做出對區域整體利益最好的安排。評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作爲“短板”的安徽,必然是很重要的標尺,這一點,不該被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