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藺縣太平鎮煌家村11組,有一位65歲的老大娘陳躍羣,近年來,爲提升家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們的出行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她及家人先後三次做出善舉,讓10餘戶羣衆實現硬化路到戶,讓煌家村600餘戶羣衆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免費捐地 村民喝上放心水

2017年4月,太平鎮煌家村全面實施“魚洞水庫”安全引水管網對接工程,鞏固提升該村5、8、9、11組600餘戶3700餘人安全飲水質量。但由於煌家村供水站建設用地始終協商未果,工期一再延誤。

正當煌家村黨支部書記周維傑一籌莫展之際,陳躍羣主動來到村委會,對周維傑說道:“周支書,聽說咱村要修自來水廠但沒找得地方,我家有1畝多地,我帶你去看下,如果你們覺得要得,就拿去用嘛!”

喜出望外的周維傑和村兩委幹部立即到現場勘察。隨後周維傑卻面露難色,一方面,建自來水廠用不完陳躍羣這整塊地,因此只能對其半畝土地進行徵收賠償;另一方面,半畝地建成自來水廠後,將對整塊地的土地結構造成影響,若只徵收一半,對於陳躍羣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煌家村供水站建設工程

“陳大娘,這樣子您太喫虧了!”周維傑對陳躍羣說。

然而,陳躍羣卻當即表示,只要此地符合水廠建設要求,她就將1.2畝整塊地無償捐給村集體。很快,煌家村供水站建設工程得以竣工,4個村民小組羣衆的安全飲水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捐資修路 鄉親鄰里得實惠

據瞭解,在煌家村供水站旁,有一條長600米、寬3米的泥巴路。這條路是附近10餘戶羣衆出入通村主幹道的輔路,考慮到安全因素,2018年9月,在煌家村通組硬化路項目落地時,村兩委將這條泥巴路納入了該村通組硬化路建設範圍。

陳躍羣走在即將修建的公路上

爲了將這條輔路儘量建寬些,使沿線羣衆更加安全方便地出入通村主幹道,村兩委決定動員沿線羣衆自籌資金2.5萬元,拓寬路基至5.5米,硬化路面爲4.5米。但是召開幾次羣衆動員會下來,沿線百姓大多都不願籌錢擴寬路基。

對此,陳大娘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隨後,她撥通了遠在廣東的兒子侯傑的電話,希望兒子出資幫忙修路。

侯傑(陳躍羣兒子)出資25000元修建公路

第二天,陳躍羣就將兒子寄來的25000元,交到了村主任王學手中,並笑呵呵地說:“快拿去修路吧!”

看着手裏嶄新的現金,王學和村幹部們一邊是驚詫,一邊是高興……

再遇難題 動員家人行善舉

在路基拓寬工作中,還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筆者瞭解到,由於路基拓寬要佔用本組村民辜某家耕地約27平方米,辜某認爲修路損壞土地結構,將導致其剩餘88平方米耕地存在安全隱患無法耕種爲由,希望村兩委能將整塊土地進行全部永久性徵收。

在大家都感到爲難的時候,陳躍羣又出面找到王學,表示自己已經做通了兒子的工作,願意出資幫助徵收土地,隨即,她將4000元現金交到了王學手中。最終,原本3米寬的路基得以圓滿拓寬至5.5米。

新修公路路基

筆者手記:

在陳大娘家中採訪時,老人很健談,說兒子侯傑孝順懂事,也對自己的鄰居侯光華、辜餘倫、張友強、張友倫等人爲了成功拓寬路基共同出力出資表示點贊,而對於自己的付出,她卻總是輕描淡寫。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部分人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總是不惜犧牲集體利益,竭盡全力索要個人利益。然而,像陳躍羣老人這樣,以大局爲重、自覺服從集體利益的人們,才真正應該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榜樣。因爲只有集體利益得以保證,個人利益才能久遠長存。

文圖/丁夢樺 朱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