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他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看出明教衆人位置的高低,證明五行旗的作用,要高於四大法王和五散人。其實陽頂天擔任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令明教上下一心,共同抵禦外敵。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均乃正義之士,都是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教中高手甚多,連六大派也不敢貿然進攻。且明教設有七巔十三崖,可謂固若金湯,縱使各大派聯手,皆不敢小覷明教。足見明教中人武功卓絕,絕非一幫烏合之衆,否則如何抵禦勁敵。但張無忌出任教主之前,明教分崩離析,像極了一盤散沙,爲何擁有衆多高手的明教,何以四分五裂,且各自爲戰。

首先分析明教鼎盛之時,此時教主爲陽頂天,由他掌管明教。其實陽頂天擔任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令明教上下一心,共同抵禦外敵。其武功深不可測,當年打瞎渡厄一隻眼睛,而渡厄正是三渡神僧之一,後期與張無忌難分伯仲之人。可見在陽頂天的帶領之下,明教如日中天,使其各派不敢進犯,只能伺機而動。
我們且看明教之中,除了武功超羣的教主之外,還有哪些厲害角色。逍遙二仙分別是楊逍和範遙,還有四大法王,以及五散人,這些均屬絕頂高手。還未散夥之前,衆人稱兄道弟,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他們身懷驚人武功,還有過人的智慧,使明教前所未有的壯大。

當然衆高手屬於教中精英,令明教更爲強大,若只有這些人,恐怕敵人聯合,也未必處於上風。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明教五行旗在教中的地位,當然是相當重要的。他們分爲銳金、烈火、洪水、厚土、巨木五旗,組合起來戰力十足,拆解開來退敵,令人聞風喪膽,尤其五位掌旗使,武功非同泛泛。
陽頂天使明教更加興旺,我想一些義士,定然慕名投奔而來。換言之,在陽頂天掌教之時,明教何其的強大,側面點明他的重要性,如果一旦失去這位教主,局面又會是怎樣的呢?陽頂天謝世後,明教羣龍無首
陽頂天在明教密道中,修煉乾坤大挪移,正值練功緊要關頭,聽見妻子和成昆幽會,至此走火入魔而死。偌大的明教,一時間羣龍無首,再無昔日的輝煌,此時就已經走向衰敗,陽頂天的離世,屬於明教的轉折點,也是沒落的標誌。

對於明教而言,陽頂天極其的重要,而整個明教上下,對他心服口服,全然沒有口是心非。在他失蹤之後,衆人未敢怠慢,始終尋找下落,希望恢復明教往日的盛世。但天不遂人願,數次尋蹤未果,想必打擊士氣,使得教中人心惶惶。試想一下,若陽頂天以武壓制,逍遙二仙和五散人,豈能如此賣命。一旦陽頂天仙遊,衆人必然開懷暢飲,何以緊皺眉頭?
陽頂天夫婦失蹤,可謂事出蹊蹺,教內欲徹查此事,也在情理之中,同時足見教主的重要性。平時教中要事,皆由陽頂天發號施令,如今下落不明,這該如何是好?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何況明教中人,都是人中龍鳳,雖然身懷獨門武功,但提及掌管教內重務,誰能與陽頂天一較高低。當然在他執掌之下,也絕非無懈可擊,甚至還有一些致命的漏洞。不過以陽頂天的才略,能極好的調節各種矛盾,使明教的大船,得以在洪濤巨浪中航行,雖然有驚,但無險,總不至於人仰船翻,成爲落湯雞,遭到六大派的肆意圍攻。陽頂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平衡教中實力,最起碼明教行俠仗義,非雞鳴狗盜之輩。正如之前所言,由他掌管教務,非盡善盡美,陽頂天死後,明教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令人應接不暇,既然如此,到底出現哪些問題,致使明教四分五裂。教規未言明由誰執掌,此乃巨大的漏洞
教規之中,未寫明前任教主仙遊,重擔由誰肩負,這是一個致命的漏洞,長期以往,導致明教衆人四散而去。除了教中的五行旗之外,四大法王和逍遙二仙,還有五散人均未明確位置,從韋一笑的話語當中,可以看出明教內部問題。

韋一笑長聲一嘆,說道:“陽教主派逍遙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確是目光如炬。這等計謀,什麼鷹王、蝠王,都是想不出來的。
論排名逍遙二仙勝過四大法王,可既然是排名,到底是武功,還是計謀。正所謂賞罰分明,陽頂天的排名,或許引起衆法王和五散人的不滿。假設楊逍與範遙,同時犯下滔天大罪,試問教中內務由誰掌管。倘若法王屢立戰功,擊退明教強敵,按道理排名應該變化,至少與逍遙二仙持平。但衆所周知,逍遙二仙的地位僅遜色陽頂天,從未屈居法王之下,證明教規未寫明賞罰制度。

而且陽頂天的疏忽,葬送明教錦繡前程,須知密道除了教主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闖入。陽頂天居然私帶夫人偷進密道,視教規如無物,若非執意如此,他的夫人如何與成昆在密道幽會。
楊逍道:“張大俠有所不知,明教歷代傳下嚴規,這光明頂上的祕道,除了教主之外,本教教衆誰也不許闖入,擅進者死。你和小昭不屬本教,不必守此規矩。”
教主夫人必然是教衆之一,定然要遵守教規,陽頂天明知故犯,試問教規的威嚴何在?在與此前的賞罰聯繫起來,如何能夠服衆。成昆和陽頂天的夫人偷入密道,才令明教衰敗,可以說陽頂天的離世還有教規的模糊,使教衆肆無忌憚,總認爲犯錯也無大礙。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不能自律,教主夫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左右使和各位法王。且教規屬於歷代所傳,理應一視同仁,即便教主犯錯,也要同罪同罰,不可違背嚴規。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釋義,厚愛不能使用他們,溺愛不能命令他們,亂紀而不懲罰,就如同驕子,不能用來作戰。若教規嚴明,能者給予賞賜,過者不姑息縱容,明教豈會土崩瓦解,長期處於混沌中,衆人逍遙快活,無視教規的存在。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當這些漏洞無法填補,久而久之,猶如決堤之水,一發不可收拾,陽頂天控制不住,兩位使者和衆法王更是不及。遺書未公開,衆人不斷猜疑
陽頂天走火入魔後,寫有一封遺書,命金毛獅王謝遜暫攝教主之位。由於陽頂天失蹤,教中猜測不斷,到底教主夫婦身在何方。左右使者、法王、五散人,皆聽教主號令,如今掌舵者下落不明,教內重務該由誰做主。況且陽頂天的遺書,恰巧在密道之中,除教主外,明教中人誰也不得擅闖禁地,故而這封遺書,暫時失去存在的意義。且令教衆東猜西疑,誰有覬覦教主之位的野心,同時另一方面,徹查教主杳無音信的原因,殊不知衆人的猜疑,導致紫衫龍王黛綺絲離教。金毛獅王爲了搶奪屠龍寶刀,早已流落冰火島,曾經的四大法王,已然不復當年。

殷天正自立門戶,創建天鷹教,青翼蝠王韋一笑,神龍見首不見尾。看似明教牢不可破,實則名存實亡,五散人和韋一笑,均不服楊逍,殷天正亦是如此。衆人以爲楊逍野心勃勃,欲奪教主之位,但光明左使,行事異於常人,從不過多解釋,縱使直言相告,恐怕依舊難消誤會。既然同爲明教兄弟,爲何楊逍的地位高於衆人,法王和五散人的心中,感到憤憤不平,將矛盾指向孤掌難鳴的楊逍。
其實周顛平時和韋一笑也沒有甚麼交情,相互間惡感還多於好感,但他存心氣惱楊逍,便推了韋一笑出來。
由誰出任教主,成爲一個百思不解的難題,五散人自認武功不弱,爲何屈居楊逍之下,衆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三言兩語,就動起手來,彷彿以武決定對錯,而右使範遙,當年爲追查陽頂天的下落,甘願自毀容顏,扮成啞巴頭陀,潛伏在汝陽王府,準備與明教裏應外合。可教中兄弟,怎能曉得範遙的蹤跡,逍遙二仙只剩楊逍,法王也缺少兩位,而五散人素來與之不和,當年與楊逍一戰後,發誓永不踏足光明頂。這些人均是教中高手,如今鬧得反目成仇,令明教戰力七折八扣,甚至讓人趁虛而入。

假設遺書之事,衆人能提前知曉,必然前往冰火島,迎接金毛獅王謝遜回到中土,如此這般,明教又能恢復昔日之貌。但遺書過於隱祕,若非張無忌和小昭潛入密道,恐怕等明教支離破碎後,遺書都無法重現天日。二仙與法王,都是明教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雙方互鬥,誰也討不到便宜,且屬於無用之功,對整個明教極其的不利。然而五散人和韋一笑,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光明頂聯手對付楊逍,但成昆施以偷襲,險些令七人命畢於此。若真是這般,即便明教衆人有扭轉乾坤之力,也依舊回天乏術。六大派還未圍攻明教,衆人沒有形成危機意識
若六大派聯手圍攻明教,以目前的武器配備和人數,明教必然不敵。後期張無忌獨戰六大派,尚且如此艱難,若衆人一擁而上,不顧江湖道義,試問如何抵擋六派攻勢。而明教易守難攻,六派養精蓄銳,爲何這麼多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後來卻遭到聲討。

明教衆人絕非貪生怕死之輩,但各個心傲氣高,絕不與六派中人爲伍。楊逍與孤鴻子一戰,輕而易舉地取勝,此人是滅絕師太的師兄,可師兄慘死,她豈能善罷甘休。果不其然,將楊逍心愛的女子紀曉芙斃於掌下,以致楊逍黯然神傷。其實除了光明左使楊逍之外,其餘衆人,皆各懷心事,初期對於明教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架不住接二連三地發生,令明教的根基開始動搖。
人叢中一個又一個的出來,有的打謝遜兩記耳光,有的踢他一腳,更有人破口痛罵,謝遜始終低頭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惡言相報。如此接連三十餘人,一一將謝遜侮辱了一番。
金毛獅王謝遜爲了報仇,搶奪七傷拳譜,打傷各派高手,結了許多不解之仇。韋一笑寒毒發作,只能吸食人血,而殷素素死前,將假的屠龍刀消息告知空聞,致使少林派,不斷受到各門各派的滋擾,加之楊逍氣死孤鴻子。這些陳年舊賬,全都算在了明教的身上,尤其謝遜濫殺無辜,他定居冰火島,其一參悟屠龍寶刀的祕密,其二爲躲避仇家追殺。

可見明教早與各派結怨,韋一笑、謝遜、殷天正、楊逍、五散人,不是妻離子散,就是飽受病痛折磨,總之已不復當年之勇,且無心打理明教事務。衆人各忙己事,忽略教中發展,長期以往明教定然四分五裂。如果逍遙二仙和四大法王心存誤會,又如何壯大明教,後來張無忌引導羣雄,恰恰說明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也消除諸位的誤解,使得明教同仇敵愾,恢復往日的雄風。且看張無忌未出現之前,五散人與楊逍,以及法王都在幹什麼?
明教沒有教主,便以你光明左使爲尊。哼哼,可是啊,你職位雖然最高,旁人不聽你的號令,又有何用?你調得動五行旗麼?四大護教法王肯服你指揮麼?我們五散人更是閒雲野鶴,沒當你光明左使者是甚麼東西!”
周顛痛罵楊逍,譏諷職位雖高,可難以命令教衆。從他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看出明教衆人位置的高低,證明五行旗的作用,要高於四大法王和五散人。但抵禦外敵之時,五行旗衝鋒陷陣,從未萌生退意,金木水火土五位旗主,也可謂武功高強,尤其是銳金旗主莊錚,居然能與滅絕師太旗鼓相當。可五行旗聽從教主號令,即便左右二使,也難以調兵遣將,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又是五行旗衝在前邊。

前方屍堆如山,後方法王和楊逍,以及五散人一干人等,竟然比拼武功,而不去前方奮勇殺敵,卻將怒氣在發泄自己人的身上,這怎能不令五行旗的衆位兄弟心寒。倘若明教抵禦住六派,然而五行旗傷亡慘重,待對方捲土重來之後,試問教中上下,誰可抵擋六派聯合之勢。須知五行旗,屬於明教的屏障,一旦遭到重創,諸位絕頂高手,豈能力挽狂瀾。
結語:陽頂天執掌的明教,雖不能稱霸中原,但始終平穩度過,他離世之後,明教呈現出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很難恢復如初。曾經的高手,已經飄然而去,亦或者憤然離教,羣龍無首的明教,該由誰號令,這成爲無解的難題。

若逍遙二仙與四大法王,能夠和平無處,加之五散人輔佐,明教猶如金城湯池,縱使六大派聲勢浩大,可依然難攻光明頂。而且平時五行旗訓練有素,六派聯合屬於公報私仇,顯然兵多將廣的五行旗如同神兵天降,六派高手則是憂慮重重。
張無忌獨戰各派,成爲明教教主,結束了明教分崩離析的局面,且他爲人俠義,命教衆不得濫殺無辜,又調解與六大派的仇怨,使得明教更勝昔日。謝遜誠心悔改,且遁入空門,青翼蝠王寒毒已解,楊逍與五散人冰釋前嫌,明教衆人勠力同心,恢復往日把酒言歡,生死相交的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