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保險,很多人會冒出一個固有的印象“保險就是騙人的”,其實保險對需要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份保障,普通消費者有這種想法,當然與保險行業的亂象叢生有關。

其實,除了消費者被保險業務員“忽悠”買保險、出事了因爲各種“條款”被拒賠,保險公司有時候也會被投保人“欺詐”。比如,帶病投保、僞造材料、僞造交通事故騙取修車費與保費等。深入瞭解後,保妹發現,原來保險公司也被騙過啊,而且每年是幾百億!

4月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保險公司欺詐風險管理能力自評估工作的通知》,擬於2019年4月至7月開展保險公司欺詐風險管理能力自評估工作。

保險公司也會被騙?保監會摸底保險反欺詐,車險、意健險是多發區

本次評估內容主要包括:

• 保險公司欺詐風險管理情況,欺詐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反欺詐宣傳教育及舉報、案件管理等;

• 保險公司面臨的欺詐風險狀況,包括欺詐風險總體情況、分佈特徵、趨勢性變化等。

這個通知,是對險企的保險反欺詐能力的全面摸底,也是爲整治保險行業亂象做準備。基於此,保妹總結了我國保險反欺詐的現狀,以及互聯網時代保險行面臨的新問題。

1 國內現狀

何爲“保險欺詐”?如何界定以及有哪些形式?保險欺詐包括保險金詐騙類欺詐行爲、非法經營保險業務類欺詐行爲和保險合同詐騙類欺詐行爲等,一般是假借保險名義或利用保險合同謀取非法利益。

分險種來看,車險是保險欺詐的高發區,其中汽修廠作案和駕駛員頂包案件佔據主導。此外,意健險、企財險的欺詐風險也在不斷增大。其中,意健險欺詐作案手段日趨隱蔽,較難查證,給保險公司和行業反欺詐工作增加了難度。

2 車險反欺詐

保險公司也會被騙?保監會摸底保險反欺詐,車險、意健險是多發區

在財產險保費佔比中,車險的地位難以撼動,因爲車險是剛需且必買,交強險2018年度保費都超過了2000億元。在多重利益的驅使下,車險一直是騙保案的高發區。

根據對保險詐騙司法案件的有關數據統計,2013 年保監會檢查了全國 2511家保險機構,涉及車險欺詐的案件高達 2375 起,在所有保險欺詐發案中佔比高達80%。而據專家保守估計,約有20%的車險賠款屬於欺詐,中國市場損失不低於300億人民幣。

雖然監管力度很大,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着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的保險欺詐手段也呈現出專業化、隱蔽化、高科技化等新特徵,憑藉傳統的經驗識別方法很難防範。

車險理賠在數據方面至少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各家保險公司之間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數據孤島”現象較爲普遍,因而造成多頭投保這類明顯準備騙保的行爲長期存在;二是險企掌握的數據單一、靜態,缺乏消費者的行爲數據、消費方式數據等。

3 健康險反欺詐

保險公司也會被騙?保監會摸底保險反欺詐,車險、意健險是多發區

健康險作爲社會保障系統中的一環,其地位在保險行業內也是越來越重要。

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人身保險三個主要險種:健康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人壽保險,保費收入合計 4132.01 億元。其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爲 376.90 億元,佔比爲 9.13%,而2001 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僅爲 61.55 億元,五年內年均增長了 102.47%。

2018年全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爲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健康險業務繼續保持着良好的發展勢頭,發展速度之快,足以可見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價值。

利好不斷,但風險也在逐年攀升。健康險高保額的賠償讓不少人動了歪心思,制度的不完善也讓不法分子頻頻鑽空子。據統計,目前全球保險詐騙金額約佔賠付總額的 15%,我國因管理上欠規範,騙保問題更爲嚴重,比例估計在 20%至 30%之間。

4 互聯網+時代,保險欺詐愈加猖狂

當前,互聯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通過網絡平臺瞭解和購買保險、申請理賠,互聯網保單量在5年間增長了18倍。今年2月,騰訊旗下的微保發布的《 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75.2%的網民接受互聯網購險。

在保險行業利用互聯網開拓新業務時,保險欺詐手段也在升級,微信建羣找人配合、事故現場P圖等。2015 年 1 月,浙江湖州市人民法院以保險詐騙罪判處“職業騙保師”有期徒刑 6 年半。這是自互聯網保險出現以來,我國首次對此類詐騙案件進行審判。

所以,保妹還是提醒朋友們,如果不需要或不瞭解保險可以不買,但千萬也別爲了錢動歪心思,萬一被抓到那就是“騙保”,要負刑事責任的。

公共號“新欣保”,保妹微信:15384068869,歡迎關注與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