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三大產油國,是沙特、美國、俄羅斯。美國《華盛頓郵報》發佈文章分析,在2月份,美國和沙特聯合做局,美國“唆使”沙特石油砸盤,誘發俄羅斯國內經濟危機。不過,美國沒有預料到新冠會在全世界蔓延,尤其是歐洲和美國成爲高爆地帶。俄羅斯抓住時機,發動了石油反擊戰,現在的石油激戰正酣,美國旁觀,沙特和俄羅斯大打出手,互有攻防。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緊急喊停,要求沙特領銜,集合歐佩克組織,和俄羅斯重啓談判,各方也確定了逐步減產計劃,但是當前的石油開採量依然巨大,新冠疊加危機,全世界石油使用量銳減,在這種情況之下,誰的石油能夠賣出去,誰就是贏家,爲此,沙特和俄羅斯展開了慘烈石油市場爭奪戰。

總體來說,沙特“攻擊”歐洲市場,俄羅斯背後有亞洲大國支持。歐洲和我方是使用石油大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在過去的3月份和4月份,美國旁觀或者遙控指揮,沙特和俄羅斯爭奪主戰場。爲了精準打擊俄羅斯烏拉爾石油,沙特出口給東北歐部分煉油廠的原油價格一度跌至10.25美元每桶。

沙特石油價格低,質量好,一舉攻佔歐洲市場,將俄羅斯石油從歐洲“趕跑”。不僅僅是東北歐,整個歐洲,沙特石油優惠價爲15美元一桶,面對這種局勢,歐洲各國當然大量喫進,直到石油儲藏量全滿。這種局面下,在歐洲戰場,俄羅斯被沙特“打”得“潰不成軍”,據悉俄羅斯向荷蘭出口的烏拉爾石油下降 41%。

不過,俄羅斯也有優勢。俄羅斯認爲,沙特的低價石油不是長久之計,必定俄羅斯通往歐洲有專門的運輸管道,長期來看,俄羅斯石油價格更優,運輸成本更低,運輸方式更加便捷方便。因此,俄羅斯無意奪回歐洲市場。俄羅斯石油瞄準的是我方。據我方海關總署統計,從1月到3月,從美國進口的石油量爲零。

從沙特進口石油量也在銳減,我方石油進口量主要來自俄羅斯,俄羅斯石油對我們的出口量持續增長,從3月開始,每天都以166萬桶數量增加,隨着經濟重啓,全國上下復工復產,石油石油量還會激增,因此俄羅斯有了如此龐大的石油市場,扳回一局。對沙特形成了石油戰略優勢。本號張文平侃軍事分析,現在的情況是,石油激戰正酣。

據高盛分析,在未來4周時間內,全世界的石油儲存量都將到達極限數值,4月27日韓國石油儲藏量已經高達3800萬桶,作爲石油第三大進口國,印度儲藏量即將耗盡。接下來,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戰爭還要持續,可以預計,只要美國疫情到不了平緩期,世界經濟就會進一步蕭條,石油使用量也會進一步下降。

無論是沙特還是俄羅斯,都將使出渾身解數,在這場石油戰爭中繼續“戰爭下去”。沙特背後有美國的支持,俄羅斯也把政治關係動用到了極限,這場激烈的石油戰爭,最後會鹿死誰手呢?關注本號,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