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李開平到埃塞俄比亞投資建廠,成爲在埃塞俄比亞辦工廠的“衡陽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李開平的毛衣廠銷售了六七十萬件毛衣,銷售額達1.5億比爾(1比爾約爲0.25元人民幣)。隨着產能的大幅提升,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可突破2億比爾。

揣着50元南下打工,與毛織產業結下不解之緣

李開平是衡南人,初中畢業後南下打工。“當時,我兜裏只有50塊錢,憑着姐姐寄回家的信封地址,踏上了南下的路程。”李開平說,自己先坐船再轉火車,還扒過煤車,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姐姐。

1984年,李開平進入東莞毛織工廠工作,自此與毛織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學徒到技術工,從車間主管再到管理500多個工人的總師傅。此時的李開平,一路順風順水。

轉折出現在1996年,李開平清楚地記得,當時他管理的工廠,因爲經營不善倒閉。經歷人生第一次低谷的李開平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選擇重頭再來。1997年,他再次當起了毛織廠技術工,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毛織嚇數(簡單地說是毛衫整條衣服的具體做法),5年後成了一家毛織廠的嚇數師傅兼設計師,月薪也漲到了1萬多元。

乘“一帶一路”東風,把毛衣廠開到了埃塞俄比亞

2004年,小有積蓄的李開平創辦了服裝加工廠,並開始租檔口做起了服裝貿易。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過後,李開平瞄準時機做起了國際服裝貿易,且生意越做越紅火。後來,他萌發了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廠的想法。

2015年,李開平在埃塞俄比亞實地考察時發現,埃塞俄比亞全年氣候宜人,擁有1億人口,毛衣在本地需求量大,且該地市場上一半的毛衣都出自他在廣州的服裝廠,加之埃塞俄比亞女性勞動力多,也願意到工廠打工。實惠的創業成本和廣闊的市場,使得李開平下定決心,與一個埃塞俄比亞的多年合作伙伴共同投資建廠。

毛衣廠市場反響熱烈,爲當地提供千餘個工作崗位

2016年6月1日,李開平將全部設備發海運,自己帶着十幾個中方技術人員前往埃塞俄比亞。到了之後卻傻了眼,合夥人口中24小時加班加點的工廠建設工地卻是一片漆黑。“連鐵皮都沒有,只有幾根柱子。”無奈,李開平只得每天守在工地,與工人同喫同住趕進度,終於在一個月之後將設備搬進了廠房。

同年7月18日,埃塞俄比亞唯一的毛衣廠開平毛織製衣服裝有限公司在奧羅米亞州開工。2016年底,李開平公司的毛衣正式上市銷售,市場反響熱烈。

“由於文化觀念、管理理念差異,與埃塞俄比亞人合資辦企業的磨合過程很難。”李開平在埃塞俄比亞湘企湘籍人士座談會上說。多年的打工經歷讓李開平深知工人不易,爲了做好管理工作,他不僅常邀請優秀員工共進晚餐,還定時家訪慰問。此外,李開平花費了十幾萬元人民幣用於幫助難民。

目前,開平毛織製衣服裝有限公司擁有各類紡織設備300餘臺,中方管理人員13名,當地員工近700人,還爲當地提供了千餘個工作崗位。(文/陳佳玲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