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批智能型電纜警示樁在天津于家堡地區投入使用(央廣網發 國網天津濱海公司供圖)

央廣網天津5月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樂坤)記者從國網天津濱海公司獲悉,日前,國內首批智能電纜警示樁在天津于家堡金融區投入使用,能發光,能定位,移動還能報警,爲濱海高鐵站、文化中心等用戶的可靠供電再添一重保障。

電纜警示樁是保障電纜安全運行的重要附屬設施,其作用是警示動土施工人員下方埋有電纜,避免外力破壞電纜的事故發生。此外,它還能告知運維人員電纜具體路徑,輔助電纜運維工作。目前常用的電纜警示樁不顯眼、外觀陳舊且功能單一,有悖於建設美麗城市理念,而且不能滿足電纜運維需求。在國網公司加快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大背景下,國網天津濱海公司廣大幹部員工集思廣益,率先提出將電纜警示樁"互聯"起來的理念,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智能型電纜警示樁。

外觀醒目,夜間能發光,路徑能定位,移動能報警,信息能記錄是新型智能電纜警示樁的五大特點。該警示樁採用蘑菇型立體設計,白天能見度在200米以上,美觀大方,與城市綠化背景相得益彰。警示樁頂部低功耗LED燈在夜間能閃光,能見度可達50米,避免夜間施工破壞電纜。警示樁內置GPS定位芯片,能夠在後臺地圖顯示電纜路徑;內置傳感器能夠在警示樁發生位移時動作,並向運維人員發送報警信息,起到防拔除的作用。電纜運維人員還可通過內網移動終端掃描電纜警示樁的RFID電子標籤,讀取包括電纜線路名稱、埋深、敷設方式在內的十餘種信息。

據悉,智能電纜警示樁是公司電纜通道智慧雲眼項目的重要內容。下一步,濱海公司將結合智能攝像頭、電纜通道3D建模等高新技術,探索構建國內領先的電纜通道安全防護體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