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中歌頌的恩情,是把“感恩”的心情更進一步體現,落實爲“報恩”的具體行爲。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報恩,是中國曆來推崇的普世價值。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感恩節,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閤家歡聚的節日。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佈感恩節爲全國性節日。

1879 年加拿大議會宣稱11月6日是感恩節和全國性的假日。在隨後的年代,感恩節的日期改變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佈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爲感恩節。

除了美國、加拿大,世界上還有埃及、希臘等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但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卻與感恩節絕緣 。也有學者倡議設立“中華感恩節”,以弘揚傳統文化。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感恩節,雖起源於西方但感恩卻常存於每個人的心中在體驗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別忘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感恩文化。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報恩,是中國曆來推崇的普世價值。

  在中國文化中:

  報父母養育之恩,叫做“孝”,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報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馬光說“盡心於人曰忠”;

  報朋友之恩,叫做“義”,陶淵明詩說“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

  夫妻之情,也說成是彼此之恩情,“一日夫妻百日恩”、“報答平生未展眉”。

  中國傳統文化中歌頌的恩情,是把“感恩”的心情更進一步體現,落實爲“報恩”的具體行爲。下面,我們一起通過幾個古代感恩小故事,瞭解傳統文化中的感恩之情!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寸草春暉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結草銜環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

  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這位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爲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

  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孫潔白,身居高位。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

  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爲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除了歷史中這些報恩的故事,古代文人寫書,民間傳說也喜歡借報恩杜撰出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

感恩節:關於中國的“感恩文化”,你都知道哪些?

  《白蛇傳》是白蛇報恩許仙的故事;

  《柳毅傳》是龍女報恩柳毅的故事;

  《聊齋志異·小翠》是狐仙報恩王源智的故事。

  感恩父母之慈,還以孝;

  感恩主上之遇,還以忠;

  感恩友朋之親,還以義;

  感念夫妻之情,還以恩;

  感念祖國之恩,還以愛。

  這,便是中國的感恩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