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隨着今年疫情影響下,對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需求的爆發,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睿創微納、海康威視、大華等國產紅外熱成像設備供應商的產能開始迅速擴張,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徹底改變了全球非製冷紅外熱成像儀市場的格局。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紅外熱成像設備所需的關鍵器件——紅外探測器領域,國產廠商依然非常薄弱,美國的Flir、FLUKE以及2019年由Sofradir和ULIS合併而成的Lynred依然是全球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的主要供應商。

摘要:據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亞馬遜公司從中國浙江大華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大量的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用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測量工人的體溫,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然而諷刺的是,大華目前仍在美國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上。

據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亞馬遜公司從中國浙江大華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大量的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用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測量工人的體溫,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然而諷刺的是,大華目前仍在美國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上。

海外疫情爆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需求進一步增長

今年1月國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由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症狀表現主要呈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和乏力等症狀,所以體溫篩檢成爲公共區域疫情監測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相對於傳統的測溫設備來說,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能實現遠距離、非接觸式、全自動、多目標同時進行體溫檢測,是在公衆場所甄別發熱人羣效率最高的一種方式。因此,在隨後的疫情防控當中,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成爲了機場、高鐵站等人流極爲密集的交通樞紐必不可少的“戰疫”利器。

由於紅外熱成像設備以往主要應用於工業、軍用等小衆領域,市場需求量較小,因此產能也非常有限,更爲關鍵的是,核心的紅外熱成像傳感器主要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在加上春節期間的放假停工影響,因此而在國內疫情初期,紅外熱成像測溫儀也是十分的緊缺。

今年2月4日的時候,國產紅外熱成像設備廠商大立科技的董祕範奇就曾透露,當時其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日產能僅100臺左右,月均大概3000臺,計劃擴產至月均5000臺的產能。同樣,當時的另一家紅外熱成像設備廠商高德紅外的日產能也僅200臺,在一段時間的緊急擴產之後,2月中下旬才達到了1000臺每天的產能,但是仍無法滿足當時的需求。2月25日,高德紅外常務副總經理蘇偉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目前測溫設備“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產能是每天1000臺,但意向訂單已近2萬臺。而隨着後續疫情的發展,市場對於此類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的需求也快速增長。

在此背景之下,安防巨頭大華和海康威視也第一時間殺入了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市場,推出了一系列的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

據大華官方介紹,其超高精度人體熱成像測溫系統,在30℃~45℃測量範圍內,已將測量誤差控制在±0.3℃範圍內;並且,在相對穩定的室內環境下,如火車站、機場、地鐵站、醫院、企業園區、學校等場景中,可達到與醫用測溫儀測量±0.1℃的範圍。無需近距離接觸,且大幅提升測溫效率,有效降低因測溫造成擁堵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並有效保護現場防疫工作人員。

而根據大華最新公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營收35億元,同比下滑了19.05%。但是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卻保持了5%的增長。而這也正是得益於紅外測溫市場的旺盛需求,推動了公司紅外測溫業務的增長,部分對沖了傳統安防需求下滑的影響。另外可以看到,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增長了11.8個百分點至49.2%,這也受益於公司紅外測溫業務產品結構相對高端,使得利潤水平高於傳統業務。

隨着3月以來,國內疫情基本得到了全面控制,國內對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的需求開始下滑,但是隨着海外疫情卻出現了大規模的爆發,這也直接推動了海外市場對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的需求。國內的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廠商也開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大華獲得亞馬遜1000萬美元紅外測溫設備訂單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北京時間4月30日上午10點,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064533人,累計死亡人數達61668人。而在美國嚴峻的疫情之下,美國對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長,但是供應端卻十分的短缺。

雖然美國FLI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紅外熱成像儀供應商,但是由於疫情影響,其產能的擴張也受到了阻礙,目前已經積壓了大量的訂單,交貨週期都排到了數週以後,並且還要優先供應醫院和其他關鍵機構。因此,很多美國企業爲了加強對於內部工作人員的疫情防控,不得不選擇向產能有盈餘的中國供應商。

據其中一位知情人透露,今年4月,亞馬遜向大華採購了1500臺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交易價值接近1000萬美元,單臺均價約6666美元。另一位人士表示,目前亞馬遜已經在美國部署了至少500套大華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

△大華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

然而頗爲諷刺的是,大華卻在去年被美國列入了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2019年10月7日,美國聯邦政府就宣佈,將包括大華在內28家中國實體加入“實體管制清單”,禁止這些實體購買美國產品。

亞馬遜拒絕證實其從大華購買了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但表示其採購的硬件符合國家、州和地方法律,其溫度檢查是爲了“支持我們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它們將繼續在我們的社區提供關鍵服務”。

另一位消息人士還爆料稱,此前IBM也從大華訂購了100臺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而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也訂購了10臺。

美國工業和安全局對此表示,“與實體清單上的企業進行任何性質的交易都是危險的”,並建議美國企業謹慎行事。但是,《出口管制條例》僅控制着美國政府合同的授予和美國企業對黑名單公司的出口,並不會阻止對實體清單上的企業的產品的採購。因此,亞馬遜的採購是合法的。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表示,只要缺乏合規性的熱像儀不構成風險,而且二級評估證實了其檢測出的發燒症狀,“就不會叫停某些未經該機構批准的熱像儀的大範圍使用”。

全球非製冷紅外熱成像儀市場的格局重塑

從整機領域來看,由於紅外成像行業的准入門檻較高並存在技術封鎖,目前國際上僅美國、法國、韓國、以色列和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非製冷紅外芯片設計技術,因此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廠商也較少。由於歐美廠商較早地進入了非製冷紅外熱成像產品市場,因此很早就佔據了很大的份額優勢。

根據 Yole Development Group 的統計,2017 年非製冷紅外熱成像儀全球總銷量130萬臺,僅美國FLIR一家公司份額就達到66%,法國廠商ULIS份額爲13%,剩下的三家前五廠商Seek、BAE、DRS均爲美國廠商。相比之下,大立科技、高德紅外等國產廠商份額都極低。

但是,隨着今年疫情影響下,對於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需求的爆發,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睿創微納、海康威視、大華等國產紅外熱成像設備供應商的產能開始迅速擴張,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徹底改變了全球非製冷紅外熱成像儀市場的格局。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紅外熱成像設備所需的關鍵器件——紅外探測器領域,國產廠商依然非常薄弱,美國的Flir、FLUKE以及2019年由Sofradir和ULIS合併而成的Lynred依然是全球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的主要供應商。

由於紅外探測器可應用於軍事領域,受瓦森納協定的影響,國外高端的紅外探測器對於中國是禁運的。因此,對於國產紅外設備廠商來說,在高端紅外探測器進口受限的情況下,自研也就成了一條必須要走的路。

目前,國內高德紅外已建成了 8 英寸 0.25um 批產型MEMS 生產線,是國內唯一一條自主可控且具備批產能力的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生產線。而睿創微納也掌握MEMS芯片的核心技術,主要系自產自用,同時也有向海康威視等供應;大立科技在覈心器件領域獲“核高基”重大專項資金支持,在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領域也獲得了突破。此外,還有北方廣微、中電11所等。另據芯智訊瞭解,海康威視也有自研非製冷紅外探測器,主要依託於2016年成立的子公司海康微影,目前已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視覺傳感器及MEMS機芯組件。而大華的紅外探測器則主要採購自高德紅外。

綜合來看,國內廠商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性能指標與國外差距不大。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的主要應用於民品和軍用單兵裝備市場,性能指標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即可較大程度滿足各方面客戶的需求,因此性價比成爲了擴展市場的關鍵。

而受此前國內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需求的快速增長,國內的紅外探測器、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的產能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產品的品質也得到了市場的進一步驗證,大規模的出貨也使得產品的成本得到了進一步的降低,因此,在後續的國際市場的競爭當中,國內的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廠商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