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路招牌脫落背後被“砸”斷的人生

8月14日,和張易一同被砸倒的行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夏末,夜幕降臨,站在上海市南京東路的一頭,時不時能聽到交警的口哨聲。人潮在紅綠燈的調控下一波一波向前湧動,偶爾溢到機動車道上。旅行團陸續匯入,導遊在喇叭裏不停重複:“南京東路人比較多,手機錢包保管好。”

這是連接外灘和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的主幹道,常年遊客衆多,暑期尤甚。

8月12日晚9點40分許,37歲的張易(化名)和朋友歐陽夾在人羣中,沿街散步,途經旅行紀念品小店“奇遇城堡”時,恰逢頭頂距離地面3米左右的店鋪招牌脫落。張易、歐陽和另外七人同時被砸中,三死六傷。張易是遇難者之一。

如果不出意外,這位在上海打工十餘年的安徽男人將會在第二天去上海火車站,買4張到杭州的車票,帶上妻兒去看西湖。

也許再過幾年,他會按計劃離開上海,回老家安徽蒙城縣定居,做點小生意。

張易去世後,妻子李歡在他的手機裏找到唯一一張照片作爲遺照。

致命的店招

12日晚9點多,家住慈安裏大樓三層的老吳正坐在客廳看電視。這棟五層高的樓房,位於上海市南京東路和四川中路的交叉口,一樓爲商用,以開設服裝店、紀念品店、菸酒商店爲主。上面四層是居民樓,青灰色牆磚,復古風格。

“奇遇城堡”在一樓的中間位置。事發前,黃色亞克力板將店鋪招牌包裝起來,正中是紅藍兩色組成的“奇遇城堡”四字。

9點40分左右,老吳家電視《飛哥大英雄》裏的槍戰聲突然被外面的重物墜地聲、行人尖叫聲蓋了過去。老吳光着膀子跑去陽臺朝下張望,一片混亂。奇遇城堡的店鋪招牌掉下來,墜落的板材散在地上,砸了人。

店招從天而降的一刻,張易和歐陽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家常。因爲人行道窄但行人多,他們略微錯開,歐陽靠外走在前面,張易靠內走在後面。只一瞬間,歐陽就被“砸趴到馬路牙下”,張易“直接被壓在招牌底下”。

張易的遺物不多,妻子李歡把它們用一張粉色牀單包裹起來,準備日後帶回老家。

附近商鋪的工作人員見到了這一幕。一名店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爲人流量大,南京東路路邊、十字路口每天都有很多交警執勤。事發時是交接班時間,一隊交警正在慈安裏大樓不遠處集合,準備下班。出事後,幾十名警務人員很快圍了過去,“一邊喊一二三一邊搬板子,然後從裏面把人拉出來。”

當時,站在不同位置的目擊者們分別看到,有五六歲的小女孩被砸在招牌底下,有男性發現自己的愛人被砸“直接傻掉了”,有傷者被拉出來坐在一旁又在混亂中被踩到,有人滿臉、滿身是血當時看上去就“不行了”……

奇遇城堡東側的監控視頻顯示,招牌從上而下脫落,在一片白色煙塵中整塊砸到人行道上。但沒人知道招牌是如何脫落的。“(行人們)很正常走路,廣告牌突然就下來了,沒有徵兆。”歐陽事後回憶。

招牌把歐陽從人行道砸到了馬路邊緣。因爲比較靠外,他很快被拉出來坐到遠處,頭暈、背痛,混亂中沒有張望到朋友張易的影子。“我還以爲他走掉了,其實是被壓在裏面了。”

8月14日晚,南京東路行人衆多。兩塊紅色店招中間釘着木板的位置,曾經掛着“奇遇城堡”的招牌。A12-A13版攝影/新京報記者王雙興

老吳從樓上下到現場時,已經過去了幾分鐘。有人從店鋪裏拿出銷售用的絲巾,給傷者止血,警方也拉起了警戒線。

很快,3輛救護車到達現場,將傷者送往兩公里外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晚上10點多,被送到醫院的歐陽拿出手機給張易打電話,接電話的是救護人員,說“(張易)情況不太好,儘快聯繫他的家人”。歐陽馬上找到他們共同的朋友,去出租房接來了張易的妻子李歡。

13日凌晨0點20分左右,歐陽再次撥通了張易的電話。這一次,接電話的是張易的妻弟,“人不在了。”

1點29分,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發佈了此次事故的情況通報,稱2018年8月12日晚21時40分許,黃浦區南京東路132號一商店店招脫落,砸傷9名過路羣衆,當即送醫治療。其中6人不同程度受傷,暫無生命危險。另外3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安監部門已經介入事件調查。

最後一日

8月12日早上9點多,張易像往常一樣離開家,坐地鐵去浦東上班。

那是一家妻弟開的服裝店,張易幫忙賣衣服。生意好的時候每月能賺一萬二三,趕上淡季收入也能有六七千。

這是一家四口的主要經濟來源。妻子李歡身體不好,從前年開始在安徽蒙城的老家帶孩子、養病。兩個孩子一個12歲,即將上六年級;一個13歲,即將上初二。一家人只有寒暑假聚在一起。

張易夫婦都是1981年生人,在農村長大,初中學歷,不滿20歲時到上海打工。兩個“沒什麼文化”的“80後”父母,把“改變生活”的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好好上學”是家人最常聊起的話題。

半年前,正值青春期的兒子開始迷戀網絡遊戲,班級排名不斷後退。李歡和張易商量後,把兩個兒子都送到了寄宿制學校——軍事化管理,不許帶手機,每個學生每年的開銷需要一萬多。

一個學期下來,大兒子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都從80多分提高到了100多分,小兒子的班級排名也從50多進步到了20多。

按照父親半年前的許諾,孩子們得到的獎勵是在暑假的一次旅行。7月3日,李歡帶着兩個兒子從蒙城來到上海。張易的計劃是,找時間帶妻兒一起去杭州。

12日中午,張易從服裝店回家喫飯。李歡做了4個菜,燒鴨腿、拌黃瓜、芹菜豆乾、炒豆角。李歡說,張易不擅表達,只誇了句“這個鴨腿做得和飯店的啤酒鴨一樣。”

飯後,張易在手機上看了看上海到杭州的火車票,還向家人講了安排好的行程:14日一早出發,到杭州後去西湖邊玩玩,晚上去附近喫東西,住在杭州;第二天一早去看古裝上朝表演,然後去喫美食,晚上回上海。小兒子很興奮,聽到爸爸的話直接蹦了起來。

“網上買票不太會用,他說去火車站買。那天外面下雨,我和他說第二天再去。”李歡回憶。

出門上班前,張易叮囑兒子“好好看書,別亂跑”,隨後離家。

下午,他打電話給李歡,“說歐陽大哥叫他去玩玩,晚飯不回家喫了。”歐陽說,兩人當時從外灘向河南中路的方向閒逛,不料意外發生。

晚上9點多,李歡從牀下掏出塑料盆,拿到出租屋樓下的水池旁打水,催促兒子洗澡,收拾妥當已是10點鐘左右。一名熟識的朋友突然來家裏敲門:“出事了。”

漂在上海

張易的微信暱稱叫“風雨無阻”,朋友圈裏轉發的大多是勵志文章,偶爾也配上幾句文字,“只有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而改變自己,纔有出路”“不認命,就拼命,拼了命,才能盡興”。

發給李歡的最後一條消息是幾秒鐘的語音,他說:“桃子你們幾個喫啊,不用給我留了,我又領了兩個。”

張易說的桃子是李歡中午帶回家的,悅薈廣場搞活動,掃碼贈送兩個黃桃。他們本打算晚上張易下班回家後,四個人一起喫。

家,在北京東路的一條衚衕裏。穿過一排售賣金屬材料的店鋪,拐進一條一米多寬的巷子,再往前走,就是張易的出租屋。

房間面積不到10平米,幾乎容納了所有生活必需品。一張一米五的雙人牀、一張一米左右的單人牀放在房間兩頭,佔據了大部分空間;櫃子裏堆着紙巾、書本和藥盒,水杯、水壺和鍋碗放在另一張桌子上,一米多高的小冰箱夾在房間角落。

李歡對這個租來的家還算滿意。她記得剛到上海時,住在比這小一半的房子裏,後來搬到現在的住所,每個月支付一千多元房租。

李歡說,這些年忙着賺錢,從來沒有慶祝過生日。只有30歲那年,家人朋友都說應該慶祝一下,於是夫妻倆買了個8寸蛋糕。

許願時,李歡希望可以早日買房。後來張易說起自己的願望:全家人平安健康。

兩年後的2013年,他們用在上海打工的積蓄在老家蒙城的縣城買了一套80平米的新房。

從前,李歡和張易一起在上海打工,她在靜安寺附近的一家銷售皮包皮鞋的店鋪做導購。2016年左右,她因爲關節痛、四肢無力去醫院就診,查出患有乾燥性綜合症、硬皮症、類風溼,“醫生說是免疫不好引起的,建議多休息,不能累、不能生氣。”她從上海回到老家,養病,也順便照顧孩子。

今年春節過後,張易帶她回到上海治病,5月又做了子宮肌瘤手術,手術花費2萬元左右。

李歡怕張易壓力大,提出找個工作補貼家用,張易不願意,“怕我累。”李歡說。

前不久,又有朋友打電話給李歡,想找李歡臨時幫忙,做一份收銀的工作。李歡想去,但坐在一邊的張易衝她擺手,“意思是不讓我去。後來他生氣了,沒說話,就用手拍桌子。”

12日晚的意外發生後,老家的親人來了很多,和李歡與兩個兒子一起,住在街道安排的賓館,“等個說法。”

13日,李歡一個人回到出租屋,給張易收拾衣物。東西不多,幾雙鞋,一箇舊皮夾,一年四季的衣服堆起來不到半米。李歡把它們用一張粉色牀單包裹起來,準備日後帶回老家。

按照蒙城習俗,出殯時,家人要抱一張逝者的遺像。老人們問李歡有沒有張易的照片,因爲張易不愛拍照,李歡四處找,找不到。

最後終於在他本人的手機裏翻出一張自拍。照片裏的張易留着短髮,高顴骨,微微笑着。他穿着深藍色短袖,和出事時是同一件。

李歡一下子哭了。

事故背後

收拾東西時,李歡從抽屜裏翻出4張車票,上海到蚌埠,硬座。這是張易早就買好的,按計劃,他會在8月22日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也回去休息一下。

按照預想,他會在兒子讀大學後徹底離開上海,回蒙城做點小生意。

但一塊店鋪招牌從天而降,把一切都砸亂了。

8月14日早上,住在慈安裏大樓附近的居民下樓買早餐、上班,有人對着關門的店鋪和招牌處新釘的木板拍照,有人搖着腦袋自言自語“走路也能被砸,可憐可憐”。

網上有人猜測,是颱風造成了招牌脫落。可居民們記得,當天的風不算大,但下雨。早上雨量較大,晚上雨量減小,到事發前半小時左右,雨已經停了。

據周圍店鋪的工作人員介紹,2010年世博會前夕,慈安裏大樓做過一次統一裝修,爲了保持整體風格一致、美觀,在招牌的鐵架上安裝了一兩釐米厚的水泥板。也有人說,那是石膏板。該工作人員說,自家店鋪是五六年前搬來的,“怕有塊板子在上面,時間長了不安全,就拆掉了。也有的店沒有拆。”

他介紹,店鋪招牌的外部是亞克力材質,重量不大。主要是裏面後加的那塊板子,吸水後會變重。

距離“奇遇城堡”不遠處的樓體牆壁上,掛着一幅大理石牌子。牌子上的簡介說,慈安裏大樓是一棟“優秀歷史建築”,它於1906年竣工,法國文藝復興風格。

居民老吳說,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樓,“從門到窗戶,傾斜17公分。而且底下是2號線地鐵,每天從早到晚噔噔噔開,晃啊。”

附近一家店鋪的工作人員也認爲,招牌的脫落與地鐵帶來的震動有關。那家店曾在門口裝了一塊一米多高的鏡子,“沒多久就震裂了。”如今裂紋用膠帶貼着,從左下角向右上角蜿蜒。

據媒體報道,2015年4月,南京東路的真維斯專賣店發生過招牌墜落事故,導致2人受傷。事後發現,招牌內部有腐蝕老化跡象。

三年後,與真維斯相隔三家店鋪的“奇遇城堡”招牌脫落。

事故發生前的7月16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佈了在全市隨機抽取店招店牌、戶外廣告設施進行安全檢測的結果。在抽檢的588塊店招店牌中,狀況良好可正常使用的310塊,存在一般缺陷需要進行整改的126塊,存在嚴重缺陷需要儘快整改的152塊。奇遇城堡的招牌是否在抽檢之列,尚無法確認。

2016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戶外招牌設置技術規範》顯示,店招店牌由所屬商家負責檢查和維護,根據不同部件、結構,安排一週到一年不等的檢查頻次。

負責慈安裏大樓附近區域燈光店招店牌管理的,是黃浦區燈光景觀管理所。對於此次事故,所裏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自己做的招牌可能年限比較長,做的時候不規範。”他介紹,事發後的幾天,已經派出相關人員對店鋪招牌進行排查。

據瞭解“奇遇城堡”店招設置於2015年7月。今年防颱防汛期間,黃浦區南京路步行街管理辦公室向沿街單位下發了《關於做好南京路步行街地區2018年戶外廣告、招牌設施防颱防汛安全工作的通知》,該店工作人員作了簽收。之後,步行街管理辦工作人員又兩次提醒沿街單位加強檢查,但該商店未按照要求自行自查,未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

附近一名店主表示,前段時間相關部門下發過自查通知。“以前也有人來檢查過,我家店外的燈被拆了。”

8月14日晚21時43分,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在官方微博發佈情況通報稱,現“奇遇城堡”商店相關責任人李某、陳某已於8月13日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該店其他涉案人員正在進一步追查之中。

對此,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昌松律師認爲,廣告牌脫落導致路人傷亡,涉及到民法上的地上工作物致人損害責任,責任主體爲廣告牌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出現了廣告牌等工作物致人損傷的後果後,法律即推定工作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有過錯,讓其承擔責任,除非他能舉證證明是受害人的過錯所致,方可免責。

類似事件提醒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廣告牌後,應持續履行自己的注意和安全保障義務。不僅安裝時要檢查是否牢固,此後還要定期維護,發現有風雨侵蝕後的鬆脫跡象,應及時消除隱患,避免造成危害後果。

同一時刻的南京東路,行人照常在夜幕降臨後匯入,五湖四海的方言混在一起,隨着人潮向前。有女孩子轉頭問身邊的朋友:“新聞上出事的地方,是不是就在這條路?”

新京報記者王雙興上海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