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朱祁鈺想廢掉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在這件事上,孫太后也沒有反對。這種種事件都表明,孫太后只是個坐觀大局的人,她沒有拼命維護朱祁鎮,也不會因爲朱祁鎮,與朱祁鈺撕破臉面。

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是胡皇后,但是朱瞻基喜歡孫氏,就想廢掉胡皇后。最後他勸說胡皇后主動遜位,並以皇后“無子多疾”爲由,正式廢后。孫氏就憑藉自己有兒子,順理成章坐上皇后之位。

但《明史》明確記載:“孫氏陰取宮人子爲己子。”就是說,孫氏其實並沒有兒子,她爲了爭奪皇后之位,就將一個宮女的兒子搶過來,謊稱是自己的兒子。如此一來,沒有兒子的胡皇后,就只能主動遜位了。

孫氏不是朱祁鎮生母,那麼也就是說,無論朱祁鎮、朱祁鈺誰當皇帝,孫氏都是皇太后。既然如此,爲何她還會同意石亨等人,通過奪門之變,幫助朱祁鎮復辟呢?


且不說朱祁鎮是不是孫太后所生這一點,如今仍存在爭議,就算她真的不是朱祁鎮生母,但好歹二人也是名義上的母子。那麼有人或許會說,朱祁鈺有自己的生母吳賢妃,孫太后自然沒有更維護他的道理。

其實這話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回看孫太后在衆多事情的處理上,就知道她並非是一個“護短”的人,舉幾個例子說明。

首先,當初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朝中大臣分爲兩派,一派主張南遷,一派主張死守,但要擁立朱祁鈺登基。如果朱祁鈺登基,就代表屬於兒子的皇權,落到別人手裏,所以對孫太后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然而出於大局着想,孫太后還是同意讓朱祁鈺登基。


其次,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來後,就被朱祁鈺幽禁在南宮,不僅每天被監視,就連食物都少得可憐。在這種情況下,孫太后也沒有去找朱祁鈺抗議,只是默默爲兒子送去禦寒的衣服。

或許有人說抗議也沒用,但要知道,孫太后名義上是朱祁鈺的嫡母,她的話朱祁鈺或多或少要聽一些,就算朱祁鈺生氣,也不能將她怎麼辦。可孫太后知道,如果放出兒子,整個朝局就會出現動盪,所以她不能去說。

最後,朱祁鈺想廢掉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在這件事上,孫太后也沒有反對。當初同意朱祁鈺登基,孫太后提出的條件是,要立朱見深爲太子。但是後來朱祁鈺要廢太子,孫太后也沒有反對,就可以看出她完全沒有“護犢”。


這種種事件都表明,孫太后只是個坐觀大局的人,她沒有拼命維護朱祁鎮,也不會因爲朱祁鎮,與朱祁鈺撕破臉面。既然如此,在奪門之變這件事上,她也完全可以不表明態度,可是她爲何又會同意呢?

因爲這時候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而且他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此時皇位的人選就兩個,要不擁戴朱祁鎮復位,要不讓朱見深繼位。可朱見深還小,就只剩擁戴朱祁鎮復位一條路了,否則皇位將再次懸空,對國家安定來說不利。

當然,我們可以說,孫太后同意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幫助朱祁鎮復辟,是因爲她出於國家安定來考慮。但如果說她毫無私心,恐怕也不可能。

其實孫太后在爲國家安定考慮的同時,更多是因爲局勢,讓她不得不這樣做。明朝有很多賢后,她們都是能主導事情的發展,就像朱祁鎮的祖母,張太皇太后。可是孫太后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她也只能盡力從大局出發。

但她不知道的是,朱祁鎮復辟以後,就殺了忠臣于謙,後來還出現“曹石之亂”。這些更深一層的地方,就是孫太后想不到的,這也是她不如張太皇太后的一點。

(參考文獻《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