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日本就只能遭殃,政府倒台不说,肯定会遭遇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宰割。这之后就不是大清和日本两家玩了。

意淫得有章法,改写得有限制。也就是说,你得放在当时的情境和限制下,来考虑改写历史的可能。

当时的情景和限制,就是甲午战争大清为什么败了以及日本为什么胜了。


所以,单纯地说甲午海战没啥意义。

如果大清能在陆战中取得僵持,甚至不用优势或完胜,只要能僵持住,北洋水师也不会全军覆没。而只要北洋水师没有全军覆没,甲午海战就不能算打完。而中日甲午战争就只能打成持久战,就是耗国力。最后的结果,就都是需要我们在情境和限制中改写的了。

01.甲午海战,清军没打胜但也不算打败

甲午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94年8月到10月。

陆上是平壤之战,叶志超的陆军被日军从朝鲜赶回中国境内。

海上是黄海海战,也称大东沟之战,也就是所谓的甲午海战。但是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打输了吗?


实际上就是吃了一点儿亏,根本就没输。影视剧里演的是:邓世昌驾着致远舰要撞沉日军吉野号,结果殒命鱼雷,然后就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这就是胡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也就是两艘超级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啥事没有,所以主力尚存。

第二阶段是1894年11月到12月。

陆上是鸭绿江对峙,但是日本死活过不来,于是从国内又组织了一支部队,搞了花园口登陆,也就有了旅顺屠杀,而后日军占领辽东。

海上呢?旅顺口是北洋水师在辽东半岛的基地,这个基地肯定是没了。但是,海战也没打起来,北洋水师集体移至刘公岛基地,也就是山东半岛的威海卫。


第三阶段是1895年1月到2月。

辽东方面的日军部队被运送到山东半岛,从陆地上包抄威海卫。而日本的联合舰队从海上攻入刘公岛。海陆夹击,到2月17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所以,甲午海战,也就是黄海海战,只是中日海军一次海上遭遇战。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这两支海军就这么一次正面刚。但是,日本占便宜了,也不能说就肯定能打胜;大清吃亏了,也不能说就肯定要打败。

因此,假设甲午海战,即黄海海战没啥意义,海战不是陆战,你没法玩全歼。就是假设大清打赢了,还有第二次海战,直接就是刘公岛之战,打输了一样没戏,就只能停止假设。

那如果大清的海战全胜呢?不是直接报销日本的联合舰队,就是干得他没了制海权,能扭转全局吗?也不好说,因为陆战大清也不行。鬼子的陆军越过鸭绿江、占了辽东半岛,这是直接要奔着北京去的。所以,要意淫就得意淫彻底,也就是甲午战争,中国就是打赢了。

02.假设的条件限制,就是大清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赢

甲午即将开打以及开打的过程中,大清的主和派一直是李鸿章;后来李鸿章争取到了慈禧的支持,就是要和;再之后,主战派集体闭嘴,因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主战派的扛把子光绪帝直接玩起了鸵鸟战术,变得比主和派还投降。


而大清的主战派是谁呢?除了李鸿章,全是主战派,因为这伙人不打仗,也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李鸿章知道大清的武力就是花拳绣腿,但大清朝廷不知道,所以都认为揍日本就是碾压地揍。而最大的主战派就是大清皇帝,25岁的光绪帝,血气方刚,拿着一本老祖宗康熙帝征战四方的《圣武记》(作者魏源)喊打喊杀。甚至,在前期,连慈禧老太后都是主战派,就是揍小日本吗,这个问题小皇帝光绪就能解决,不是啥大事,所以就搬到颐和园养老了。


这就是大清的朝堂态度:打英国打不过,打小日本咋打咋赢。

大清也是有底气摆出这个态度的。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个是自1861年后大清经济彪悍增长了30年;另一个是期间跟列强的较量没怂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硬是从沙俄虎口夺肉,中法战争打得法国内阁倒台;再一个成立了总理衙门,与列强建立了基本平等的关系。

还有就是国内政局,光绪帝算是聪明的皇帝,也不瞎折腾、搞事情,而李鸿章以及一众平灭太平军的武将都在。

军力上,陆上有100多万常备军,海上有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 。而北洋水师一直是公认的亚洲最强舰队。

所以,凭啥怕小日本、凭啥打不赢,这就是大清的底气来源。

甚至,不光大清认为自己肯定能打赢,就连老外也认为大清必须能打赢。当时的美国报纸说日本一天杀中国一千人,得杀1500年才能杀完,所以日本打大清就是自取灭亡。


但大清还是打输了,什么原因呢?

就一个原因:大清不是现代民族国家,它还是一个传统国家。

这个原因就导致了两个谁也挽救不了的结果,而这两个结果都不是皇帝英明、大臣干练就能解决的。

一个结果是大清不是以一国敌日本,而是以李鸿章一人敌日本。

大清有100多万常备军,但是真正能上战场较量的也就5万军队,主要是李鸿章的淮军。日本方面呢?六万常备军、二十多万预备部队。关键是这伙人可以全部投入战争。平壤之战后,清军主力与日军主力在鸭绿江对峙,日本硬是在国内另外组建了一支部队从花园口登陆,占领辽东半岛。而就是这支部队,又从辽东赶赴山东,登陆山东半岛、会同联合舰队围剿北洋水师。

李鸿章是个主和派,从一开始就不主张打,却组织了整场战争。而那些主战派呢?骂人、上折子、搞弹劾,还有起哄捣乱的。

你这还怎么玩?

刘公岛之战的时候,日本海陆联合,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就是要全歼北洋舰队。而大清呢?山东巡抚不仅不组织海防,反而阻止各地增援部队赶赴刘公岛参战。这不是打仗,而是借着打仗的名义搞权力斗争。

另一个结果就是大清根本就无法集中全力、建构一个举国的作战系统。

歼20对阵F35,到底谁更胜一筹?答案是没法比,因为作战是一个系统。你单纯比较两种型号的战机、两种型号的坦克,甚至直接比较步兵的步枪哪个更厉害,根本就没有意义。

日本人打到东北的时候,东北的老百姓咋想的、咋做的?这就是换了一个老大而已,老百姓还得交粮纳税,交谁纳谁都一样。于是,箪食壶浆以迎鬼子。别说什么汉奸多,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民族主义的意识。因为这是传统国家,传统国家就这套路。你大清的百姓是这样,日本呢?日本在战前好几年就已经举国动员了,老百姓同仇敌忾、攒足了劲,就是要干大仗。


打仗得花钱,甲午战争的钱,大清是怎么解决钱的?靠得是借外债,就是跟洋人借钱、搞融资。日本人呢?日本是靠发公债,靠皇室、士绅与平民的踊跃捐款。你大清连个公债体系都建立不起来,要用钱了就只能靠跟洋人借,这个战争成本高得惊人。

所以,不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大清,真得打不过已经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日本。这才是甲午战败的真正原因。

03.大清能打赢甲午中日战争吗?

可以说,几乎没有打赢的可能。

但可以不会输得这么惨。

李鸿章去日本谈判,慈禧太后的意思是可以赔款但不能割地,割地的屈辱太大。而光绪皇帝就彻底玩起了鸵鸟、彻底投降,赶紧结束、啥都可以。而且,光绪皇帝还给李鸿章发了电报,就是可以割地。所以,鬼子才狮子打开口、死不放嘴,必须要大清割让辽东和台湾。所以,甲午战争本身就是一场败仗,但是影响实在太恶劣。


不讨论影响了,就讨论如果大清打赢会咋样?

别指望能把日本军队赶出朝鲜半岛,就是能把日本人挡在鸭绿江边、保住山东的刘公岛海军基地就可以了。大清就算打赢。

因为日本是在以举国之力打一场赌国运的战争。所以,甲午之战,大清战败,伤害会很大,但不及筋骨;而日本,别说战败,就是打到僵持,也是举国受难,而不会是日本政府遭殃的问题。

所以,只要能跟日本耗、耗上一年半载,日本就立即遭遇经济崩溃。因为日本的规模和实力支撑不起。

但是,接下来的结局会咋样?

还是得谈判,因为谁也灭不了谁,就只能谈判。大清一贯的套路是谈判从来只能吃亏,如中法之战不败而败。所以,还是李鸿章的战前底线,就是把朝鲜给日本了,不要了,大清不管朝鲜这摊烂事了。甚至,中国和日本都退出朝鲜,让朝鲜自己玩。

这之后就不是大清和日本两家玩了。因为全球主宰英国肯定要插手远东事务。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成为英国在远东的代理人。但是,在之前,这个代理人是大清,因为大清的实力最强。所以,日本打不赢甲午战争,大清就还是远东地区的代理人。而日本就只能遭殃,政府倒台不说,肯定会遭遇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宰割。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是怎么对付大清的,他们也会怎么对付日本。

甲午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深刻加深,而日本因为规模太小、实力太弱,所以很可能就会成为列强宰割的殖民地。

但是,大清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只能说不好过的日子会一点儿一点儿的到来。因为大清依旧是个传统国家,他不会跑到日本分割一块殖民地,最佳结果就是维持战前局面。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清与列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个趋势改变不了。

所以,大清还得向着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的趋势走。

因为你不能完成现代化和民族主义,就只能被人鱼肉和宰割;你不能实现现代化转型,就只能遭遇自下而上的革命。只不过不会来的这么暴风骤雨,不到20年就全部遭遇。


所以,大清的问题不是一次战争的问题,而是一个传统国家怎样现代化和民族主义转型的问题。即便假设和意淫,也要把想象限定在这个条件之下。

因此,大清的厄运不会因为甲午之战的胜利而实现彻底逆转。在能够想象的可能途径中,大清没有剑走偏锋的可能。

日本倒是可以有另外一种剑走偏锋的可能。因为它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和民族主义,所以只要时势允许,还可能二次逆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