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人犯下了讓人難以寬恕的罪行。但當時日本出於對美國的戒備,1941年日本貿然對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美國發動了攻擊,對美軍珍珠港進行打擊,從而造成了美軍大量人員的傷亡。不久後,一直在二戰中持觀望態度的美國正是對日本宣戰,此後強大的美軍在太平洋上更是打的日軍節節敗退;最後爲了避免因登陸作戰而帶來的傷亡,美國選擇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從而做到讓日軍屈服。

原子彈投放後,就如美軍所料想的那樣,不久後日本宣佈投降,此後美軍更是在沒有任何阻攔的情況下登錄到了日本本土。不過,對於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爲什麼會選擇民衆比較多的城市,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那麼,對於當時的美軍而言,爲什麼不選擇日本軍營投放原子彈呢?

衆所周知,在二戰結束前,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在巨大能量的衝擊下,兩座城市瞬間變爲了廢墟,而原子彈的爆炸也造成了約7.8萬人當日死亡。而根據此後2007年日本公佈的一份數據顯示,美軍1945年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共造成25萬人受傷以及14萬人死亡。

而對於美國的這一做法,直到今天還有日本人在譴責美國這一“暴行”。雖然在中國人看來,美國這一做法非常解恨,但如果從軍事角度看待這件事情,美軍的做法是否又會有不合理之處?要知道當時直接轟炸日軍的軍營,必然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釜底抽薪。就像日本的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仗就打仗,拿老百姓來出氣算怎麼一回事呢?

當然,小編以爲說這句話的日本專家肯定是將南京大屠殺拋到了腦後;不過,話又說回來,從軍事角度上來看,直接打擊對方的軍隊,絕對對很正確的選擇;但這種做法對於戰爭末期不按套路出牌的日本來說,絕對是行不通的。

在二戰末期,遠在歐洲的德國和意大利已經在同盟國的打擊下已經已經徹底失敗,而此時的三大軸心國僅剩下亞洲的日本還在抵抗。但這是的日本不管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上,實際上都正在處於節節敗退的狀態;而此時的日軍不得不選擇退守本土,當時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軍民都抱着爲國殉難的決定“保家衛國”。

比如美軍在進攻沖繩的時候,就因爲日本民衆的抵抗從帶來了很大的傷亡。因此,對美軍來說想戰勝日本,僅靠打擊軍事設施是不夠的。因此在投放原子彈時,如果選擇軍營,日本民衆繼續進行抵抗。因此,在二戰結束前,打醒這些民衆對美軍來說纔是重中之重。

不過美軍對日本的做法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原子彈在投放前,美軍想日本投放了6萬多張宣傳單,提前告訴日本民衆讓他們趕快離開。但是日本因原子彈傷亡人員數量上來看,似乎美軍投放的這些傳單似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當時連日本政府都堅信,這是美軍使用的手段,因此日本軍民仍然堅守陣地,沒有絲毫撤退的意思。

可以說,原子彈造成這麼多人員的傷亡,日本政府是有很大責任的。事實上,也正是因爲美軍的這兩顆原子彈,才讓日本民衆放棄了抵抗。此後,日本民衆積極地參加到反戰示威遊行當中,最終日本天皇也不得不宣佈投放。所以說美軍沒有選擇軍營投放原子彈是完全合乎時宜的。(無敵軍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