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這家同“世界銀行”同時成立的機構,被稱爲世界兩大金融機構。

4月9日,IMF發佈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世界經濟做出了最新的一次評估。

其中對於全球經濟,IMF表達了謹慎的態度,繼去年10月份之後,再次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降到了最新的3.3%。

全球陷入“同步減速”的論調,讓下行風險開始凸顯,但是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該機構卻逆勢調高了0.1%,6.3%的預期增長讓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領跑五大經濟體。

IMF爲何獨寵中國,一季度指標已開始轉向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中國擔當着全球增長的逆週期穩定器。

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之時,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讓其成爲全球經濟的復甦的啓動器。

2019年3月,中國製造業PMI指數上漲1.3%,重新回到臨界線以上,達到了50.5。

超出預期的數據讓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預期開始增強,這反映出的是進入2019年以來新的動能開始快速增長,隨着生產和消費的持續改善,價格指數上升之後,製造業的採購意願加強。

尤爲難能可貴的是,同期其他主要國家的製造業指數依然處於下行通道之中。

美國3分月ISM非製造業指數56.1低於市場預期的58,更是創造了自2017年8月來的新低,而製造業指數55.3雖然高於預期,但是趨勢並未扭轉。

在減稅政策開始實施後,中國製造業的趨勢已經發生轉向,這讓中國經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美國GDP預測下滑0.2%,但是仍超越其他經濟大國

在同期的最新預測中,IMF重新調整了1月份對美國經濟增長2.5%的預測指數,降低0.2%至2.3%。

不止是美國,另外6個主要經濟體均被遇到了數據下調。

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這另外6個G7國家,被IMF分別下調了201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0.3%、0.5%、0.2%、0.5%、0.1%和0.4%。

報告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中,中國雖然只被上調了0.1%,但是卻是惟一一個報告中被看好的國家。

而金融環境的收緊、政策的不穩定因素成爲大部分國家被下調的預期的原因。

對比這些原因,2019年中國開始的各項減稅減負政策,讓該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保持了樂觀態度。

製造業是經濟基石,經濟預期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程度

對於另一個新興的製造業大國-巴西,IMF同樣將其增長預期進行了調低,從2.5%下降至2.1%

對於巴西目前的情況,IMF指出其需要重新提振市場信心。

這個曾經創造工業化速度奇蹟的國家,早在1970年就跨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而隨着近30年來的經濟決策改變,巴西失去了曾經最爲倚重的製造業。

2017年,巴西的服務業比重達到72.8%,超出很多發達國家,但是以製造業爲主第二產業所佔比例急速下降。

如今巴西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只有7家,而且以能源、礦石企業爲主。

2019年3月,巴西Markit製造業採購指數爲52.8,相比上個月的53.4再次下降。

製造業的萎縮讓巴西經濟增長的轉折點還未到來。

爲何IMF爲何獨寵中國?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製造業,穩中向好的製造業正在成爲穩定中國經濟的基石。

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達到30%,在中國製造業指數上漲之後,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有了更多的期待。

這也是IMF調高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