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所施展的变法让秦国从文弱变为野蛮,成为虎狼之国,横扫六国,天下无敌。可为何到最后,商鞅却被指谋反,死后还被五马分尸,全家被杀呢?其实并不冤枉。

一开始的秦国其实并不强大,也不霸道,反而还会在邻国闹灾荒的时候,去给人家送粮食救灾,极具“人道主义”精神。而秦国之所以成为虎狼之国,一改温和的画风,实在是跟一个人有关,没错,是商鞅。

这商鞅之前不叫商鞅,他是卫国人,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名叫卫鞅。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是狠人辈出的魏国,这卫鞅自然也受到了“灯塔国”的召唤,想去魏国一展自己的才华。

卫鞅来到魏国,先是跟着公叔痤打工,得到了赏识。公叔痤年老,向魏惠王举荐卫鞅为自己的接班人。魏惠王倒觉得这公叔痤怕是糊涂了,怎么能举荐一个毛头小伙子呢?就没有提拔卫鞅,公叔痤很是无奈。

公叔痤是个狠人,他见魏惠王不打算重要卫鞅,干脆建议魏惠王杀掉卫鞅,免为后患,魏惠王也还是没听他的。得,此去不留爷,秦国倒是发了“招贤令”,卫鞅便抬脚去了秦国,通过关系,直接见到了秦孝公。

你说你是人才,那么我来考考你。这等于说是一场面试,卫鞅想进入秦国施展抱负,就必须先过了秦孝公这一关。于是卫鞅开始大讲当时流行的所谓“帝王之道”,但秦孝公不感兴趣,直到卫鞅讲起了“霸道”。

这“霸道”跟“王道”正相反,“王道”是以仁义治天下,而“霸道”则简单粗暴,以武力、刑法等治天下。卫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说起“霸道”自然是侃侃而谈,而且正好说到了秦孝公的心坎儿里。

秦孝公当即表示要重用卫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卫鞅开启了秦国第一轮变法。在军事上,实行军功制,说得通俗点就是“抢人头”,敌首就是军功,割回来的人头越多,功劳越大,授爵位就越高。

人头就是功劳,秦国打仗能不拼命吗?别国能不怕吗?这就体现了变法的强大之处。在刑法上用重典,实行连坐制,甚至邻居犯法也要连坐,就问你狠不狠。乱世当用重典,卫鞅的思路很对,变法的效果也很好。

当然了,变法历来都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反对无效,就连太子犯了罪,卫鞅照样处罚,于是没人再有怨言。卫鞅又开始了第二轮变法,主要针对土地,县制等等做了改革,这次变法后,秦国彻底崛起。

原先被魏国割去的河西之地,终于收复了,而卫鞅因为变法有功,被封在了商地,尊为商君,也由此改名为商鞅。商鞅这么好,为什么还会下场那么惨呢?当然还是因为变法得罪人啊!

秦孝公一死,跟商鞅有仇的太子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其他跟商鞅有仇的一票人,如贵族们,早就等着这一天,他们开始告商鞅谋反。商鞅看出来不对了,赶紧就开始跑路。跑到哪儿?直接跑边境去了。

本来累了,要住店休息,但他未带凭证,无法住店,坑爹啊!商鞅跑到魏国,魏国人早已恨死了商鞅,给他送回了秦国。商鞅无奈于封地死战,被秦军击败杀死,尸体则被带回咸阳车裂。

商鞅被处理了,就连商鞅的家人也被满门诛杀了,惨不惨呢?惨!冤不冤呢?不冤。秦惠文王干掉了商鞅,却保留了变法,可见变法本身是没问题的,只是商鞅本人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答案不言而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