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商鞅看来,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商贾、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都是对国家有害的,合称“五害”,因为这些职业的存在,不利于让民众保持愚昧,所以必须消灭“五害”。宣太后死后不久,来到秦国的荀子看到的是:秦国没有知识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饰简朴,相当害怕官府,相当服从的景象。

历史学者秦晖曾谓:“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强盗政治”。古人亦有定论,“秦国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而趋利”。
秦律公开把穷当成原罪,规定对那些无力娶妻只能入赘的穷人,不但不能分给他们田地,作战时还要强迫他们冲锋在最前线,就算他们的后代发达了,也要在档案中写明祖先是穷鬼,是赘婿。
此外秦律当中,还给穷人设置了一个专用的侮辱性的代词,叫做“人貉”。可资对照的是,《大戴礼记》“七出”之条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盗”,而秦宣太后时代之《日书》显示,秦人不嫌弃女子“不顺父母、淫、窃盗”,但很在意其余四条。
总之,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整个社会道德水准急剧倒退,“笑贫不笑娼”已经成了官方认可和宣传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下面,自然不会对宣太后的淫乱造成任何舆论压力,而且宣太后在临终前公然要求以自己最喜欢的情夫来殉葬。
相比之下,当时中原国家的不少君王尽管放荡不拘,但终究不能这样放肆,《诗经》里有很多讽刺中原君王们的淫乱篇章。
生活在秦国的民众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从事农耕,要么出征作战。如果想经商、求学,或者耕作不积极,达不到政府的要求,那么,本人及妻子儿女要被抓起来沦为官奴。

在商鞅看来,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商贾、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都是对国家有害的,合称“五害”,因为这些职业的存在,不利于让民众保持愚昧,所以必须消灭“五害”。
为此,商鞅一是驱逐知识分子,烧毁诗书;二是不奖赏战功、农耕以外的任何百姓,如此,“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不偷;民不贱农则国家不殆。
民众鄙视学问,就会变愚昧,就不会有多余的外部交往,就会安心耕种,国家就不会衰弱。
三是士大夫们不许展示自己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才华,以免成为百姓的榜样。这些政策确实产生了商鞅所期待的效果。
据秦宣太后执政时期成书的秦《日书》,秦人普遍没有让子女读书上进的期望,而是祈祷儿子出生后孔武有力,利于耕战;希望生子做“吏”,生女儿“为邦君妻”。
宣太后死后不久,来到秦国的荀子看到的是:秦国没有知识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饰简朴,相当害怕官府,相当服从的景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