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这个事,确实是一个挺难的事。

既要取一个好彩头,又要能够概括整个片子的意思,再加上有几个可选择的放在旁边,那就‘完’了。”

处女座的黄渤,十分纠结地向我们讲着《一出好戏》名字的缘由。

其实,一开始这部电影还有好多名字。《小岛狂想曲》《乌托邦有限公司》《大富翁》等等,有《一出好戏》这个名字的时候黄渤觉得也还行,但是它又有一点像一个小喜剧的名字,而且脸皮好像有点厚,比较容易给人话柄。

但转念一想,“如果片子不好,媒体起文章标题的时候就省事儿了。‘《一出好戏》?明明是一出烂戏!’”黄渤打趣着说道。

不过说回影片本身,它在一个封闭空间内,真的上演了“一出好戏”。

电影的内容是,一群人团建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大灾难,他们以为是世界末日来了。这群人被海啸扔到一个岛上,然后好戏开始上演。

被放到一个极致环境下,抛弃了我们平时约定俗成的礼貌、道德、法律、规矩、约束,为了生存,为了争夺权力,为了爱情,他们被激发出人性中本来的那些东西。

拍这个故事的想法,黄渤从七八年前就有了,但真正开始做是从《寻龙诀》结束了以后。当时他想2010年写完,2011年拍,2012年上。当时打算名字叫《末日之后》或者《2012后》,因为当时传说“2012年世界末日”。

而且他看完《2012》之后更有兴趣了,故事的结尾所有人都登上了诺亚方舟,各种各样的人都进了密封的大船里头。

那么,他们会找到真的着陆点吗?这里面的资源真的是可以一直用下去吗?如果不够的话会怎么样?这里边会产生什么?会产生爱情吗?会有斗争吗?相信里面会有很多很多的东西。

想到这里,黄渤觉得十分有意思,就开始有了这个故事的想法。

但电影出来后,我们发现这里不仅有黄渤,还有王宝强,王迅,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个喜剧吧?”

一般来讲,第一次导戏也是做喜剧更保险一点。但是黄渤觉得,自己已经把好几年的时间都扔在这一件事里了,单纯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喜剧,他不会满足。

因为演了很多年的戏,所以一块儿合作过的演员、导演,他们的一些方式方法,对镜头运用或者说对一些戏的调度处理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黄渤对做导演的理解。

关于第一次导戏的压力,比较大的是来自于制作,而不是戏本身。黄渤说:“之前的好人缘派上用场了,请来的都是特别专业的,特别有能力的演员。”在戏上,大家从一开始对好了以后,自己对自己的人物都可以摆得清清楚楚。

真正困难的是这个题材,它是一个群戏,又是一个荒野戏。更多的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时间斗等等。

在拍摄地上,他们几乎找遍了全世界。

写完剧本的时候,对拍摄场地就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它需要有山,有林,有滩,也得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地方,有悬崖而且得有不同的地貌,还需要有个比较大的山洞。所以把这些都集合在一个地方是一个挺难的事情。

新西兰很美,也比较符合,但是它比较大比较开阔,两个景之间,每一次转景可能要四五个小时,这对于实际拍摄来说,难度增加了许多。

还有贾拉帕克斯岛,达尔文还在那个岛上写了进化论。但是实际调查清楚后发现,那个岛不具备拍摄的条件,要坐直升飞机才能到,没法完成大规模的剧组拍摄。

包括国内的海南,千岛湖,台湾,找了许多地方,终于碰到了一个名叫屋久岛的小岛,所有的照片出来以后一看,有一些甚至超出想象,摄制师看了也特别好,还感叹说:“竟然没有人来这儿拍过戏,仰天长啸吧,让我给捡到了。”

但黄渤说:“去了以后才知道,真的不是别的导演没有你聪明没有你幸运,只是人家更清醒而已。”

那个岛本身是一个世界自然保护遗产,整个像仙境一样,有的时候林子里面还有雾,特别美。同时规矩限制保护也特别严格,到林子里面去拍,苔藓是不允许踩的,只有一个窄到看不出来的步道。但地下、树干上其实全都是苔藓。

拍摄的时候一次只进去10个人,摄影机可以进入,但是不允许落地,不允许有三脚架,不允许有轨道,不允许有任何东西。只能手持扛在肩上,要求特别严格。

制景道具老师也很厉害,发明了水雾机,完全是纯天然的水雾。所以整个拍摄过程制作难度很大。

屋久岛有一个宣传语,“我们这儿一年有400场雨。”于是他们就变成了每天看着天。

真正制作的压力在于,不仅仅是要跟天斗,大家就在这儿,天气不好就不拍。更是那么多人在一个岛上,分二十多个地方住,岛上是没有一个地方能接待这么多人的。

但,好在最后都克服了。

关于演员,黄渤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一开始也没想到能请来这么多合适的演员。

于和伟、李勤勤、舒淇都是很会演戏的演员。这次张艺兴也是克服了对生鱼的恐惧,而且剧组的人一致认为他在这个片子里的演技令人有刮目相看的感觉。

不过,具体是不是真的,不如大家去影院里看吧。

【独家视频】

/p>

作者 编辑:幺鸡

视频:徐嘉 刘彬 邵小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