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中,黄渤和牛谈起了“恋爱”,差点被牛“嚼”光了头发。

一开始导演对黄渤说:“你来吧,牛我们都训练好了。”

黄渤信了导演的话,到那一看,简直是西班牙斗牛现场,第一次见面,牛就非常热情,足足追了黄渤两里地。

有一场戏,是黄渤倒在雪地里,牛要很贴心地去舔黄渤的头发。

为了让牛配合,导演就跟黄渤商量:“要不你头上倒点西瓜汁,怎么样?”

黄渤一听,真是有些难为情,要知道当时可是大冬天,零下十几度,一碗西瓜汁到头上,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了的。

为了演好这场戏,黄渤也是豁出去了,非常敬业。

结果牛是配合了,却把黄渤的头发当草吃了,差点就在娱乐圈创造出第二个山争哥哥。

这部电影中,黄渤自始至终都是灰溜溜的,一直裹着个大黑棉袄,头发像野草一样又脏又乱,一口大黄牙,这是黄渤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的封帝之作。

1974年8月26日,青岛老黄家迎来了第二个男孩,取名黄渤。

老黄家都是聪明人,努力又上进,可这个儿子似乎是个例外,拿过的唯一一个第一名是在幼儿园的三轮车比赛,自此之后,黄渤小朋友再也没有让父母骄傲过。

做主任的母亲白天在单位训人,下班后就得马不停蹄地赶往儿子的学校,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待挨训,再在回家的路上教训儿子。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

儿子的顽劣他们看在眼里,但依旧心存侥幸,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长大些懂事之后心思便会回到学习上。

如此,对儿子的管教自然愈加严苛。

黄渤也曾努力过,却不知为什么,那些课文、单词怎么都进不了脑子,读书对他而言几乎是种耻辱。

“学习太差,老师不喜欢,同学也瞧不上,我不知道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好在当命运把黄渤的学习之门焊死之后,又偷偷给他打开一扇文艺之窗。

在一次中学生卡拉OK大赛上,黄渤拿了奖。从前招人嫌的差生摇身一变,成为班里的宠儿。

其实,黄渤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出好戏。

他做过歌手、组过乐队、倒腾过服装、跳过舞蹈,还开过厂。

他说:“如果你没有努力过,那你真的不知道绝望的滋味。”

年轻时他喜欢唱歌,曾在酒吧驻唱,只可惜观众觉得太丑,被无数次轰下舞台,让他滚出去。

但他不想放弃,也一直以为凭借自己的天生好歌喉,终有一天能够被人认可。

他组了一个叫“蓝色风沙”的组合,在全国各地演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后来,他和周迅、满文军、满江、零点乐队、胡东、沙宝亮等人一起在北京跑场子。

等别人都火了,又过气了,黄渤还依然什么都不是。

这便是他的歌手生涯,明明拿命在拼,最后却依然一事无成。

迫于生活的无奈,黄渤回到了青岛老家。

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开起了一间皮革厂,那段日子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然而好景不长,98年金融危机来袭,皮革厂倒闭了,黄渤又重回落魄潦倒的状态。

好在他尝遍诸多绝望之后,上天终于让他捡了个漏。

2000年,“北漂”黄渤已经26岁了。

生活一成不变的无望,梦想遥不可及的绝望,当这所有的一切一起砸在黄渤身上的时候,连明天对他来说都变得有些遥远。

就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渤的命运。

高虎邀请黄渤参演电影《上车,走吧》。

也就是这个电话,成就了日后我们所看到的的——“影帝”黄渤。

导演管虎说:我需要一个长得丑的丑角儿。

高虎一拍大腿:我有个发小,特合适。

于是,高虎当着导演的面给漂泊在北京的黄渤打了个电话,邀请黄渤参演电影《上车,走吧》。

此时,独自在北京追逐音乐梦想的黄渤接到电话后,几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高虎的邀请。

原因很简单,自己在北京都快吃不下去饭了,跟着朋友去玩玩也没什么。

那会儿的黄渤不可能想到,这个随意的决定就这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导演没想到,发小高虎没想到,就连黄渤自己也没想到,从没拍过戏的自己居然这么快就可以融入到《上车,走吧》的角色中,似乎黄渤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2001年,《上车,走吧》在金鸡电影节获奖。

黄渤万万没想到自己为之漂泊奔走十余年的音乐梦,都不及自己花了12天就拍摄而出的一部电影。

2002年,28岁高龄的黄渤经过3次考试终于被北京电影学院两年制高职班录取,大专学历。

不过,由于形象不过关,他不能去表演系,分配到了配音班。

这一年,15岁的刘亦菲也在这里上学,相差13岁的他俩成了同届校友。

刘亦菲的起点比他高多了,刚上大学就饰演《金粉世家》女二号白秀珠而出道。

一年后,更是凭借《天龙八部》里“神仙姐姐”王语嫣崭露头角,奠定了她“天仙”人设,直让张纪中感叹“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黄渤刚迈进大学校门,比他小的青岛老乡黄晓明和范冰冰都已在圈内小有名气。

2000年,23岁的黄晓明已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算起来还是黄渤的师兄。

2001年因《大汉天子》成名,后化身明教主,拥有一大批护法粉丝,片约资源不断。

范冰冰也因《还珠格格》金锁一角为观众熟知,正慢慢朝着“范爷”的目标迈进。

当时黄渤在班里年纪最大,比最小的同学大了10岁,毫无意外,他成了班长。

年近30的黄渤再也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上学,虽然他有个做生意的姐姐可以让他衣食无忧、安心读书。

于是他又干起了老本行,唱歌。

就这样他白天上课,晚上去歌厅酒吧驻唱,把大学给念完了。

酒吧驻唱是很锻炼人的一个工作,也很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反应能力。

据说有一次,黄渤刚上台唱完一首歌,就被观众起哄“下去,下去”。

很多人遇到这种场景,可能马上就下去走人了。但黄渤不能走人,因为按规定需要唱满4首歌才能领到钱。

黄渤灵机一动,走下一个台阶,笑着对观众说:“好的,那我真的下来了,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喜欢我的人都好运》”。

黄渤的应变能力可见一般。

2004年,黄渤毕业了。

30岁的他还没有立起来。

时间来到了2005年,这一年黄渤开始勃发了。

当年,刘德华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在全亚洲挑选6个年轻导演,投钱给他们拍电影。

刘德华公司的合伙人找到宁浩,说给投资500万,想拍什么可自由发挥。

当时宁浩手上还有另两个选择,一是台湾的焦雄屏想与他合作,二是法国的一个基金项目想找他拍片。

三个选择里,刘德华这边给的钱最少,但自由度最高,宁浩看中这点选择了刘德华。

后来,投资方那边传来消息,要削减投资,只能给300万拍电影,宁浩赶紧签合同奔赴重庆开机。

《疯狂的石头》是由宁浩执导,郭涛主演、黄渤和徐峥等参演的荒诞喜剧电影。该片于2006年6月30日在国内影院上映。

这部仅投资300万的小成本电影,首周末票房就超过200万,并呈指数级增长,最终斩获2350万的总票房收入。

同年,《疯狂的石头》荣获了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作为中国草根级喜剧电影的代表,《疯狂的石头》是大众一刷再刷的高分值神剧,仅在豆瓣上就有50多万人打出8.4高分,足见大家对它的喜爱。

拍这部电影时,宁浩才导过两部电影,黄渤跑了6年的龙套,徐峥也才刚刚走红,三人都还不是顶级大牌的人,却成就了这部商业片的巨大成功。

《疯狂的石头》的剧情并不算复杂,讲述了重庆一家快倒闭的工艺品厂翻建公厕时掘出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为了给工人发工资,厂长决定展出拍卖这块翡翠,叫工人包世宏负责展览的安全保卫。

而建筑开发商冯董想趁此落井下石,成功收购工厂地皮,便叫手下雇佣国际大盗麦克去偷石头。

同时,惯贼道哥带着兄弟黑皮和小军偶然间顺走麦克的箱子,也踏上了盗取石头的征途。

因此,“守石头”的包世宏和“偷石头”的两路江湖盗贼斗智斗勇,最后竟追回了真假两“石头”。

讽刺的是,“真石头”却被以真当假,挂在了普通人的脖子上。

很多人看《疯狂的石头》,要么一笑而过,要么一笑再笑,感叹宁浩创造了商业片的新式荒诞幽默形式。但笑过之后我们发现,隐藏在“疯狂的石头”背后的其实是疯狂的人性。

石头并不疯狂,而为了抢夺这块石头,很多人都变成了狂人。

回到现实中,这块“疯狂的石头”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金钱、名利、地位和权利等,在贪婪的虚妄中一步一步走向疯狂的边缘。

而影片中“真石头”最终回归平民中,也说明了普通市民阶级虽然充斥生活的艰难与重压,但最终赢得了由内而外双重的幸福与安稳。

越逗人发笑的东西,越值得人思考。

黄渤在这部戏中以配角身份一夜窜红。从此,人们记住了黄渤。他在《疯狂的石头》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喜剧戏路。

“铁三角”首次合作就因一块石头大获成功,他们还要继续疯狂下去。

2009年,疯狂二部曲《疯狂的赛车》上映。

这一次,黄渤成了真正的主角,徐峥虽是配角,但戏份也多了好多。

最终,《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成本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宁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虽然黄渤在疯狂系列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最让他出彩的是《斗牛》。

2009年上映的电影《斗牛》,豆瓣18.9万人打出了8.0的高分。

在第46届台湾金马奖中《斗牛》获得7项提名,管虎拿下最佳改编剧本,黄渤凭借此片斩获了金马奖影帝,并且在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得到了最佳影片的提名。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把一头奶牛寄养在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把牛交给了牛二看管。

日军扫荡了整个村子,牛二和奶牛是幸存者,相继而来的土匪、日军伤员、难民都想把奶牛据为己有。

为了保护奶牛,牛二与这群人周旋起来,最后躲进山洞求生,终于等到战争结束,一人一牛相依为命,走过了这段混乱的时代。

电影没有刻意的去描述战场,也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气息,而是透过一个村庄,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视角农民来解读战争的残酷。

影片风格颇有意味,在喜剧的定位上,却让人不禁流下泪水。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 ——鲁迅

在精耕细作的一个时代,牛本就无比重要,何况还是一只会产奶的奶牛。电影中的这只奶牛来自国际友人的捐赠,长年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从没有见过这种黑白相见、奶量充足的牛,他们倍感惊奇。

供求关系就是这么神奇,在这个地方,稀奇的玩意总是会搅动人们的心,然后让他们去触碰、去挑逗他们内心的躁动,人家牛要是能听懂肯定要羞死,哈哈。

电影背景的确是非常昏暗,唯一的亮点好像就是闫妮所扮演的九儿,穿着花花的大棉袄,说话也不顾忌,面对村里面最有权威的太爷也是不服输。

牛二喜欢这样的人物,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像一个刺头,要不是八路军在,我想,这种人抬不起头,生活也会霸凌她,那是一个需要把欲望藏在心里面的时代。

电影一面播着未来,也一面回放着过去,牛二和那头牛就是电影的中心,但是牛比牛二值钱。

这部电影把鬼子,八路军,土匪,国民党(有点强行插)都插了进来,在面对鬼子的时候,他是准备放弃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斗字不识的庄稼汉来说,他知道信用是什么。

即使是面对日本人也是同样如此,同样想去救这只牛,但是它并不能给我像《活着》里面葛优和那只牛给我的那样的触动。

在面对难民的时候,这样的感觉就来了,我看到的是一个愿意为了牛而放弃自己的牛二。

难民的来临对牛二来说无疑更是加深了牛二对奶牛的同情和怜惜,仓廉实而知礼节,但是有些人不懂感恩,你说这是农夫与蛇,这些人她又不是蛇,不,他们是蛇,蛇蝎一般的心肠。

奶牛的奶里面都挤出血来了,他们也不嫌够,奶挤完了,还可以杀来吃。

从开始看到他彬彬有礼的样子还以为是个好人,荀子有句话说得好,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

过多的贪欲没有好下场,全部被炸弹给炸死了,真是悲剧,也是喜剧。

牛和人的彻底融合是在土匪和鬼子的交战中,当牛看到昏迷不醒的牛二来说,毫不犹豫的走了过去,给他挡子弹,身上好像还挨了几枪。

看到这里我是真的感动,牲畜也是通人性的,只是看你怎样去对待他们,他们的血也是热的。

黄渤通过跟牛的相处,真正与奶牛建立出感情。迷茫的眼神,干裂到起皮出血的嘴角,满口大黄牙,油乎乎的炸毛的头发,一身破旧的旧棉袄,操着一口地道的青岛话。

一个个特写镜头勾勒出了牛二所代表的的抗战时代质朴的农民的形象。

本在村里牵着一头小黄牛的他,可能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娶了村里的寡妇——九儿,再生个一男半女,延续香火,实现人生圆满。

但自从被迫接受了养牛的任务,到屡次深入敌后去救牛,再到奋起反抗,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世上的冷暖,牛二才发现人心复杂,能跟自己相依为伴的只有这头牛,到最后,牛二的所有情感都注入在一头牛的身上,它既是亲人,也是爱人和故乡。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当牛二以一种半原始人的状态出现在大众眼前时,多年的与牛相伴,言语能力退化,从说话的腔调,表情的迷茫,到眼神的游离。

长期在完全封闭的生活状态下,突然与人沟通的生涩、局促,都在黄渤这一段的表演中体现出来。

黄渤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整个影片中单纯但饱含着所有人性特质的魂和盘托出,整部影片虽然人物不多,却被牛二这一个人激的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漪涟,虽然牛二不会开枪,也不会打人,却一次次无力又勇敢的挑战底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斗牛》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活着》。

一个演员想要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不仅需要精湛的演技,还需要好人品和高情商。毕竟,演员需要经常面对经纪人、投资商、导演、媒体主持人、记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物。

这一点上,黄渤做得非常好。黄渤的人品和情商经常被圈内人和观众夸赞。

王菲一次邀请好友黄渤出席助阵某活动仪式。

主持人何炅问:“王菲有很多圈中的好友,为什么今天偏偏邀请了您来?”

没等黄渤说话,王菲抢答了,她说了一句没心没肺得罪人的话:“因为黄渤有空”。

何炅赶紧打圆场说,黄渤拍戏其实很忙碌。

然后,黄渤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王菲是一个对品质要求很严格的人。”

观众给黄渤的回答打满分。

这句回答不仅抬高了王菲,也抬高了黄渤自己,可谓一举两得。

黄渤还有一点厉害的是:看破不说破,极限挑战中有一期,要求成员们把冰块运往别处,黄渤选择用棉被把冰块包起来,罗志祥不解,觉得用棉被包起来会加速冰块融化,黄渤解释半天可以罗志祥一直说:可他会闷的啊!闷热!

明显罗志祥知识储备不足,黄渤却没有揭穿,幽默的说了一句:看起来我们真是生长环境不同 啊!

黄渤在演艺圈混的风生水起的同时,对待家庭,对待感情同样很认真,都说娱乐圈的感情很复杂,但黄渤却选择了从一而终。

黄渤的妻子是黄渤的初恋小欧,她是当年黄渤“蓝色风沙”组合里的成员,而且是黄渤的初恋,他们夫妻俩早已步入婚姻殿堂,如今儿女双全,甚是幸福。

黄渤这个人,脑子活,会来事,加上吃苦耐劳的属性,不成功好像真的挺难的,所以你喜欢黄渤吗?

娱乐圈中,有人靠颜值成名,有人靠演技吃饭,但颜值总会过时,演技才是根本。

黄渤的颜值,虽然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但他的演技却让所有颜值都黯然失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