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區西門一家超市的年輕女老闆說,她是1號樓業主,經常走地下車庫,也注意到了車庫通往樓棟單元通道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但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後,他思考了一會兒後表示很擔心,“如果將來真要在整個小區實行人臉識別,我還是堅持刷卡吧。

(原標題:西安一小區門禁升級“人臉識別”:有業主擔心泄露個人信息)

最近,西安市曲江某小區南區1號、2號、7號樓負二層電梯間和車庫之間門廊的牆上,貼出了啓用人臉識別設備的通知。

本文圖片 “華商報”微信公號本文圖片 “華商報”微信公號

通知的意思是說,1號、2號、7號樓地庫負二層的人臉識別系統經反覆調試已經完工,計劃啓用人臉識別設備。請各位業主於12月10日前將家庭成員大頭貼照片發給物業管家處統一收集。收集完成後將集中導入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整體測試後開始人臉識別。

地下車庫進單元門通道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11月27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該小區南區大門口,看到門禁的確很嚴格,業主須刷卡才能進出。兩位來做社會調查的男子,因爲沒有門禁卡被門衛擋在了門外。但在這裏,並未啓用人臉識別系統。

華商報記者聯繫該小區物業公司後,安保工作負責人帶記者來到該小區和步行街相連的一個停車場。在停車場和其中一個樓棟單元門相連的通道,華商報記者看到,通道直接面向停車場的門是個密碼門。裏面和單元樓道相連的門外,則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當記者靠近時,這個人臉識別系統的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記者的形象,並開始識別,最終顯示識別失敗。而當安保負責人走過來,距識別設備一兩米遠,系統已識別出他,並在屏幕上顯示出了其姓名信息。

安保負責人介紹,這個停車場和商業區相連,是對外開放的收費停車場,所以停放的並非都是業主的車。但停車場和1號樓、2號樓、7號樓的多個單元門相連,爲了把公共區域和業主住宅區域隔開,物業公司決定採用人臉識別系統,希望藉此更好地做好小區的安全保衛工作。“我們現在共安裝了9部人臉識別設備,每部設備加上其他材料和電腦等,平均都在一萬多元。要是在小區全部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這個成本是很大的。”

從通知來看,業主提交全家人大頭照,錄入系統後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這是否意味着僅憑照片就可以破解該人臉識別系統?安保負責人說,他們反覆進行過檢測,系統不僅能識別面容信息,還具有活體檢測功能,僅憑照片是沒法騙過該系統的。

那麼,業主們提交了全家人面容等信息後,如何確保這些個人生物信息不被外泄?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專門安排了一個人做這方面工作,其他人不能涉及這方面事情。

有的業主不關心 有的忐忑 有的支持

那麼業主們對此怎麼看?11月27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該小區門口和附近店鋪,隨機採訪了十幾位業主和住戶。

從該小區北區過來的一個小夥子說,對這事不清楚,北區還沒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一位路過的女住戶說,還不知道這事。

看起來像是一家人的三位女士說:“我們不走前面車庫。”兩位準備進小區的六七十歲的女士停下來說:我們平常也是走大門,沒走過車庫那邊。對於有沒有打算交大頭照做人臉識別認證的問題,兩位女士說:“到時候再說吧,我們不是那三棟樓的。”

另一位小夥子說:“管他呢,只要我能進小區就行了麼。”對於擔心不擔心個人信息方面的問題,他猶豫了半天沒表態。

南區北門附近一家超市的女店員認爲,這事有利有弊。把公共區域和業主生活區域分開,我認爲很好。把家人照片交了做人臉識別認證是可以的,反正現在人臉識別使用的地方很多,也不在乎多交這一次,將來適應了就好了。但小區有幾千戶人,交給負責片區治安的警方比較放心,交給物業公司說實話有點不放心。

南區西門一家超市的年輕女老闆說,她是1號樓業主,經常走地下車庫,也注意到了車庫通往樓棟單元通道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我每次都是刷卡進單元門,因爲忙也沒注意到物業的通知。裝人臉識別系統我覺得可以理解,但要讓我提供全家人大頭照肯定不行。現在詐騙分子手段太多,個人信息萬一被這些人利用了怎麼辦?我是做生意的,特別注意這一點,不會給人提供個人資料的。我覺得不安全,對這事我還是很擔心的。我會繼續使用門禁卡。”

一位從小區西門走出來的女士則表示:“在小區裝人臉識別系統挺好。我不擔心個人信息泄露,人臉識別將來肯定是趨勢啊,可以防止外面的人進入小區。”

在附近另一小區居住、路過該小區步行街的中年男子說,他們小區已經裝了人臉識別系統,進小區大門要刷臉,感覺挺不錯的。不過確實要錄入個人信息。“如果業主不願意錄入個人信息也可以繼續使用門禁卡,刷門禁卡和人臉識別都可以的。”

一位五六十歲的男業主說,如果將來在整個小區推廣開,全部實行人臉識別,小區應該會更安全吧?外面的人不就進不去了嗎。但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後,他思考了一會兒後表示很擔心,“如果將來真要在整個小區實行人臉識別,我還是堅持刷卡吧!我覺得,在小區關鍵地點搞人臉識別是可以的,但要全部實行人臉識別,恐怕問題會比較多。”

專家分析

把個人面容等信息交給別人後果無法預料

那麼對於人臉識別進小區,相關專家和安全研究人員怎麼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ISN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楠楠表示:“把個人面容信息交給別人,和把身份證交給別人是一樣的,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是不可預料的,就看是誰在使用、怎麼使用了。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規範管理的法律問題。在我國,由於監管不夠嚴格,個人信息很容易就能被拿到。”

西安四葉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安全研究員餘俊峯表示,如果僅僅提供照片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認證,即便是可以進行活體檢測,也還是有漏洞的。做得比較好的人臉識別都是3D識別,僅僅靠一張照片是不夠的。“現在人臉識別使用的越來越多,個人面容信息一旦泄露,很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後果卻是無法預料的。”

深度思考

個人信息採集政策法規應及時跟上

那麼,個人信息誰能採、誰不能採到底有沒有規定?個人信息採集,到底由誰來監管?技術可能帶來了便捷和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技術濫用的問題,立法是不是應該及時跟上?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蘇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陝西法學會信息安全法學研究會會長馬民虎教授表示,網絡安全法提到的個人信息包括個人面容信息在內的生物信息。收集方只要告知了,就算沒有違法。但往往存在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情況,所以要有一個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收集方不僅要告訴大家他如何收集信息,還要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管理的。告訴大家後,大家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強行收集,大家就可以告他。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要附加一個告知其如何管理的義務。這一點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要求很高,很多企業做不到。做不到就可以以商業欺詐、虛假陳述等進行追責。這也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另外,是不是不論哪個單位都可以採集個人信息?我認爲,國家立法部門應該制定規則,明確規定哪些部門、哪些行業可以收集個人信息。不能說任何行業、任何單位都可以採集個人信息。不需要這些信息的,就沒必要去收集;沒有能力管理的,也不應該去收集。現在這方面的情況已經是公衆普遍關注的問題了,希望國家政策法規對此有所反應。”

韓佳鵬 本文來源:華商報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