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除了那若隱若現的淺淺青草,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景色應該就屬柳梢枝頭的那抹嫩綠了。
作爲春風的寵兒,嫩柳可謂賺盡了歷朝歷代詩人的眼光和筆墨。但和賀知章、李商隱、楊萬里、納蘭性德等不一樣,在詩人曾鞏的眼裏,春風中恣意搖曳身姿的柳枝與得勢小人毫無二致。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說到《詠柳》,首先想到的無疑是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曾鞏這首《詠柳》的傳唱度自是不能和賀知章相提並論的,但這首詩本身亦有其精彩之處,尤其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不僅文章足以與蘇軾匹敵,其七言絕句亦可比肩王安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這一句形象的刻畫了早春柳樹的特點,春風剛一來到,零亂的柳條還是嫩嫩的,還沒有變黃,在春風的吹拂下就隨意搖擺,氣勢張狂。雖然同樣是“擬人”手法,曾鞏詩中的柳條更加符合柳枝的特徵,這一起一承,雖未直言柳條如何借勢猖狂,但其諷刺和蔑視之意已不言自明。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了前面兩句的蓄勢鋪墊,後兩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告訴那些春風得意的柳條,不要妄圖用柳絮遮天蔽日,等到秋天來臨,柳條也是一樣要枯萎凋零的。正如李商隱的《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春風可以讓柳條張狂一時,但不可能讓柳條張狂一世。“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成爲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詩人正告那些得勢小人:盛衰無常,世事多變。你們這些小人好自爲之吧。短短7字振聾發聵。

這首詩不僅把柳絮飛花的特點把握得十分到位,結合北宋時局,又將當朝得勢小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將描景與哲理融合,是宋代詩歌的典型特點。這首詩同樣如此,全詩讀罷掩面沉思,令人深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