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temCells雜誌刊發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項臨牀試驗成果,試驗結果顯示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種免疫調節特性,有利於膿毒症的治療,而這也是全球首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膿毒症的人類試驗。

12歲的紐約男孩羅利·斯湯頓在籃球練習中手臂上被刮傷,五天後,傷口上的細菌進入他的血液,形成一種叫做膿毒症的免疫反應,攻擊並壓倒了全身重要器官,導致他最終死亡。

膿毒症是由於宿主對細菌等感染的反應失調所導致的危及生命的嚴重器官功能障礙,病情進展迅速,嚴重情況下可出現膿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礙,致死和致殘率高,是臨牀中危重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美國,很多人與羅利有着同樣的遭遇。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患膿毒症,其中30%-50%會死亡。全球每年膿毒症致死人數更是超過800萬,幾乎跟癌症導致的死亡持平。

目前臨牀上對膿毒症多以對症及支持治療爲主,尚無特效療法,而間充質幹細胞有望成爲膿毒症救治的新希望。

多項動物實驗顯示,間充質幹細胞可以通過平衡炎症反應、調節免疫狀態、改善器官功能、降低細菌負荷等途徑而提高膿毒症模型動物的生存率,顯示了幹細胞在膿毒症治療方面的巨大潛力。

2017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揭示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UC-MSCs)移植對膿毒症小鼠的保護作用,研究人員將90只小鼠隨機均分爲3組:假手術(Sham)組、PBS治療組和hUC-MSCs治療組。比對三組醫學數據後的結果顯示,hUC-MSCs可以顯著改善膿毒症小鼠一般狀況,減少中性粒細胞浸潤,降低小鼠體內炎症水平,改善器官功能,減輕組織器官損傷,顯著提高小鼠存活率。

阿姆斯特丹大學早期的一項動物實驗也證實,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膿毒症可以降低73%的死亡率。

然而人類是否可以獲得同樣的受益,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小組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讓32名健康志願者每日服用一劑脂多糖(LPS)以誘導內毒素血癥——這是一種細菌性炎症,具有膿毒症的一些特徵,因此被用作膿毒症的模型。每名受試者還輸注了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或安慰劑。接受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的患者被分爲三組,每組接受更高劑量的細胞。

試驗結果顯示,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輸注耐受性良好,高劑量間充質幹細胞輸注增加了發熱反應,發揮混合促炎和抗炎作用,增強凝血活化,降低纖溶反應。表明靜脈輸注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在人內毒素血癥中具有多種促炎、抗炎和促凝血作用。

截止2017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員註冊在案的間充質幹細胞的臨牀試驗項目已達740餘項,其中來源於新生兒臍帶組織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牀研究370餘項,佔整個間充質幹細胞臨牀研究的一半以上。相對於其他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更加純淨和原始,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調節能力更強,且採集對人體無任何傷害,有望成爲治療膿毒症的理想種子。

幹細胞時代,牙仙的新禮物:乳牙幹細胞

脂肪幹細胞有望修復半月板損傷

2018年上半年質檢情況通報 幹細胞儲存狀態良好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促進傷口癒合 未來替代皮膚移植

文 | 新生命幹細胞

圖 | 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