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企爲多國印鈔威脅國家安全?印度人的神經繃不住了

【文/觀察者網陸雨聆】過去40年來,中國印鈔造幣產業規模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劇變,“中鈔”品牌也應運而生,走向了國際舞臺。面對此情此景,港媒在8月13日刊文,提及中企已經爲多個國家印刷過貨幣,名單中便包括印度。

這短短的一句話深深刺激了印度人的神經,印官員及網民紛紛在網上以“影響國家安全和金融主權”爲由表達不滿。印財政部也隨後做出了回應,說港媒“毫無事實根據”,他們根本沒有找中國外包印刷貨幣。

2000印度盧比紙鈔圖源:CNBC

事情源於香港《南華早報》13日的一篇名爲“爲什麼其他國家授權中國印刷貨幣”的報道。作者援引“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多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如今該公司全國各地的造幣生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以完成政府設定的“非常之高”的生產配額。

然而,由於中國電子支付機制愈發普及,人民幣訂單所佔的比例其實很小。大多數需求都來自其他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文章講述了兩個實例。中國最大的鈔票紙廠——河北保定604廠曾一度停產,今年卻突然接到“大單”,不得不“開足馬力”奮戰好幾個月,蒸汽都跟不上了。另一家位於江蘇崑山的鈔票紙廠也發生了類似變化,據員工透露,生產的大部分鈔票都不是人民幣。

到這裏都還沒什麼問題。再往下看,“爭議”來了。

報道又稱,隨着中國實力愈發強大,他們將挑戰西方建立的價值觀,在全球範圍內擴大經濟影響力。印鈔便是重要的一步。“一個國家必須對中國政府有相當大的信任感,才能允許其幫忙印錢”,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

根據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董事長劉貴生的介紹,中國於2015年首次接到海外訂單,爲尼泊爾印製了2.1億張100尼泊爾盧比(約合6元人民幣)的鈔票。此後,中國又成功中標了泰國、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巴西、波蘭等多個國家的貨幣生產項目。而這些項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印網民炸鍋,印官員稱威脅國家安全

雖然在作者看來這只是份“不完全名單”,但“印度”已然榜上有名。正是這兩個字觸動了印度人的神經。

許多網民無法接受“印度鈔票中國造”。他們在推特上表達了憤怒之情,並質疑印度政府的決定是否明智。“中國印盧比”(#ChinaPrintingRupee)如今已成爲一個熱門話題標籤。

看到報道稱中國要擴大全球經濟影響力,不少印度官員也不禁擔心起了國家的安全。

印度國會議員、前聯合國副祕書長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寫道,“如果該消息屬實,就將對國家安全產生負面影響。巴基斯坦人也更容易造假了。”他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迅速做出澄清。

印度在野黨平民黨(AAP)也通過官推,發佈了該黨全國發言人拉夫·查德(Raghav Chadha)的長篇聲明,“這將把印度國家安全和金融主權置於危險之中……也將給印度對華戰略帶來嚴重不利影響”。

印當局: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待到當地時間14日,印當局終於就網民和不知情官員的質疑做出回應。根據《印度時報》消息,印財政部發表聲明否認了《南華早報》的報道:“有關任何中國印鈔公司獲得任何印製印度貨幣訂單的報道,都是毫無事實根據的。”

印度經濟部副部級祕書蘇瓦什·錢德拉·加格(Subhash Chandra Garg)也強調,“印度鈔票的印刷權會且只會握在我們政府和中央銀行手中。”

《印度斯坦報》也“不甘落後”,稱中方一直沒有出面否認報道的內容,還給中國外交部及人民銀行發了郵件。不過,他們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中鈔品牌走向國際舞臺,的確向多國輸出產業鏈

至於中國貨幣印刷技術有哪些優勢,中新網曾在今年5月刊文進行了詳細介紹。

報道稱,貨幣制造技術曾經被稱爲“僅次於原子彈的機密”,國外一直對關鍵技術採取封鎖政策。但過去40年來,中國印鈔行業不斷探索,終於取得了巨大突破,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以第五套人民幣壹佰圓券爲例,經過從1999年版到2005年版、再到2015年版的兩次提升,光彩光變油墨、全息磁性安全線、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計算機輔助設計製版、數字白水印等諸多國際先進技術得以成功應用,實現了人民幣防僞技術集成化、系統化,提高了人民幣的整體質量。第五套人民幣在公衆防僞、專業防僞、機讀防僞水平、流通耐性、綜合品質等方面均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現代印鈔設施極其複雜且運營成本昂貴,一些安全特性還需不菲的專利費,有些國家無力承擔這筆成本。“印度網”13日報道稱,於是,一些國家就傾向於將貨幣印刷業務外包出去,比如給中國。實際上,印度爲了印刷紙幣,還要從德國和英國進口帶水印的紙張。

今年5月,劉貴生通過《經濟日報》發表文章,其中也談及了中國印鈔造幣對外國輸出產業鏈一事,他列出的不完全名單和《南華早報》所寫一模一樣:泰國、孟加拉、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巴西和波蘭。

我們不妨大致瞭解一下名單上各個國家的狀況。根據去年9月《金融時報》對劉貴生的採訪,除尼泊爾外,南亞方面,中國印鈔造幣中標了孟加拉“大學成績單和證書的防僞紙”訂單,參與了斯里蘭卡流通幣、印度硬幣坯餅及印花機設備等項目。

此外,2015年總公司成功向泰國出口自主研發的大張檢查機,邁出了裝備國際化的第一步,結束了由德國、日本壟斷商業大張檢查機的局面;2016年,總公司在馬拉西亞硬幣坯餅競標中贏得兩個面值的項目,並已在印尼通過鈔票紙供應資格預審。

拉美和非洲方面,總公司連續兩次中標巴西不鏽鋼及銅包鋼硬幣坯餅項目,並與阿根廷印製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計劃參加其硬幣坯餅及鈔票紙的招標。

歐洲市場方面,2017年,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波蘭造幣廠簽訂了硬幣坯餅供應合同。

還有個較近的實例。去年8月31號,泰國財政部財政司確認,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旗下的瀋陽造幣有限公司在2泰銖硬幣國際競標中取得成功,該硬幣材質爲鋁青銅合金,總量爲2.2億枚。今年5月29日,這些2泰銖硬幣從瀋陽被成功運出,送往泰國。

今年5月,瀋陽造幣有限公司承製的泰國2泰銖硬幣成功發運圖源:《南華早報》

最後,針對印網民和官員渲染中國威脅印度“國家安全和金融主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13日對《環球時報》評道,“這種說法十分可笑”。

他表示,任何國家的貨幣都是由當局決定的,與中國的合作不可能影響對方利益。中國沒有讓其他國家因此而負債或者“聽命”於中國。“我們既沒有這個本事,更不想這麼做,唯一追求的就是互利合作。”白明說,這種論調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一些外媒曾炒作所謂“中國掠奪論”“中國殖民論”,只不過這次又延伸到了貨幣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