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肩上始终肩负的是

“生命”

在医学的道路上

不断地学习、探索

用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

不辞辛苦、不畏艰辛

始终牢记一名医生的

使命和责任

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彦复教授

也曾不分昼夜的

24小时值守医院

这一守便是3年

在8月19日

中国首届医师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刘教授

为我们讲述关于那3年的

24小时值班经历

刘彦复教授

1976年至1983年任外科副主任

1984年至1998年任外科主任

1962年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制”

1962年8月,我被分配到积水潭医院。最初是住在北楼地下室的库房,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房里。护士们住在门诊四楼的礼堂。不久,医院规定对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制”。要求住院医师凡工作日24小时不得离开医院,周日上午查房之后才能外出。开始执行此规定时大家有很多怨言,但看到张彤书记等院领导也和年轻人一样参与值班,也都心服口服了。

饭票是“32开薄纸,30个小方格”

——二两夜班饭

为鼓励年轻医生刻苦学习,钻研业务,院里给执行24小时值班制的医生发夜班饭票。饭票是油印的32开薄纸,上面画着30个小方格,写着“夜班饭票 贰角”。晚10点半至12点持“小方格”到食堂就能吃到二两夜班饭,多是韭菜末肉末挂面。如有手术或抢救等情况,可电话通知留饭。有时也会遇到张彤书记等院领导也去吃夜班饭,并且和大家聊天,亲切地询问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连续工作30个小时?太常见

20世纪60年代,医生很少,每个住院医师要负责12-16张病床,暗中还互相较劲,比工作成绩、比服务态度、比病例书写、手术技巧、治疗效果等。虽然没人明说,但从日常工作和“红专”辩论中可以看出来。连续工作30小时不能休息的情况是家常便饭,中午或术后稍微休息一下又要继续工作,晚上写病历或去图书馆。平时每天巡视病房至少4-5次。

医院领导又如何?照样为病人倒便盆

除医疗工作外,如遇到病人有临时需要(大小便)医生们都会立即给予帮助。住院医师不必说,主治医师、科主任甚至院领导都曾为病人倒便盆、排痰、擦呕吐物等。张彤书记等院领导经常深入到病房,询问病人情况,征求病人意见。我曾亲眼见过张书记、徐化民副院长为病人倒便盆。

手术费太贵?大夫帮你想办法

当年药品比较便宜,但医护人员还是千方百计想着为病人节省一分钱。一次,从河北赤城县骑驴走了两天多才到北京的乳腺癌患者住院缺钱,山昌令大夫想尽办法,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完成了手术并顺利出院(当时没有电刀,乳腺癌手术都要输血),为病人节省了一半费用。

严格要求,不负责任与使命

1965年夏天,我曾为医院小卖部一位售货员的胖女儿做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手术遇到了困难,请上级医师上台帮助,经过两个多小时才结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住院3周多才出院。这本来是一个常见的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但在当时还是要检讨的。

3年的24小时值班制很快过去了。年轻医师们知识和技术水平蒸蒸日上。

新的机遇,迎来新一代年轻医师。他们朝气蓬勃,能力无穷,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积水潭医院。我衷心的希望这些后起之秀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发扬积水潭医院的优良传统,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