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爲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詩詞文化最爲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唐宋時期,這段時間湧現出了不少的經典詩人,比如“詩仙”李白便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然而,即使是“詩仙”李白,也有自嘆不如的人,也有覺得自己比不過的作品,比如崔灝的《黃鶴樓》便是其中之一。
崔顥,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其原籍爲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縣),出身“博陵崔氏”,是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天資聰穎,19歲便考中了進士,從而進入仕途。在後面的日子裏,崔顥曾經擔任許州扶溝縣尉,但是可惜的是,他仕途並不順利,官位一直不顯。心灰意冷之下,崔顥選擇了辭官遊歷天下。後來在天寶九載前後,崔顥重新進入進入仕途,擔任監察御史,官至司勳員外郎。

或許是因爲仕途不順,崔顥縱情於聲色,沉溺於飲酒、青樓、賭博,還多次休妻再娶妻,因此,這段時期他的作品大多數都寫閨情,詩風比較浮華豔麗,後來多次在外遊歷,作品逐漸偏向於邊塞,詩風也漸漸變得雄渾奔放。而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是他在遊歷武昌之時所做,其全詩內容如下: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綠樹分明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裏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作者用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令人讚歎不已。

這首詩的前四句講的是作者對仙人已去的寂寥之感,而後面四句則是寫出了俗人眼下的惆悵,對比明顯,讀詩之後,情感更是令人油然而生。當然,這首詩之所以如此火,或許和李白也有一定的聯繫。
據說李白遊歷黃鶴樓之時,見到了此詩,深深被作者的才華所折服,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來,還特意仿此詩,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爲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不僅如此,就連宋朝文學評論家嚴滄浪也對此詩讚不絕口,並認爲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爲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