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反太子如果能得到谢玉的帮助,日后在朝廷中处理事情来就会轻松一些,所以誉王得知谢玉扶持东宫大怒且慌张,梅长苏也说太子最强大的助力是谢玉,也谋划了好大一个局去推倒谢玉。两相对比太子虽不及誉王那样精明,但是越贵妃未必输皇后,凡事稍微加以指点太子,谢玉选择他合情合理。

在《琅琊榜》中谢玉原是低职阶位的臣子,后因娶皇帝的妹妹莅阳长公主以及赤焰军一事渐渐成为大梁国宁国侯,在朝廷之中的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

谢玉为人心机深重,老谋深算,心狠手辣,颇有枭雄的风范。不过,他亦有柔情的一面,那就是对莅阳长公主的爱。能力决定了他官位的高低,投其所好假装不涉党争,保证了他在皇帝面前获得了很高的信任。


朝廷上的风向瞬息万变,

一朝皇帝一朝臣,为长远打算他必须当下就要给未来找一个靠山。

太子和誉王两相争执,

太子蠢笨,誉王聪明,但是谢玉却在两者之间选择了扶持太子,这是何解?


太子比誉王更好扶持,且更容易上位

我们知道在古代讲究嫡庶长幼,若无嫡子皇帝传位时会优先考虑长子,除非迫不得已长子身亡或者德行有亏时才会考虑其他皇子。当时萧景暄已经坐上了太子之位,

只要小心行事不做过分的事顺理成章就会成为储君,扶持他本就是大义,扶持他只要守。


对比誉王先要费心费力与太子争夺使梁皇废除太子,重新立他为皇太子,

即先攻再守,守已经不易还要攻,况且太子就算被废了,就一定能把握

梁帝就一定扶誉王上位吗?未必吧。

就后面的剧情看,皇上介于誉王的生母,从始至终就只是把他作为一颗制约太子的棋子,从未想过要扶他上位。


而在后宫太子生母

越贵妃专宠多年,又智慧过人,

哪怕是皇后也不能打压得了她,

一个不小心还反吃暗亏。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是枕边风还是能影响皇帝的抉择,尤其越贵妃早已把梁帝的性子摸得透透的了,知道怎样讨得梁帝欢心。


誉王虽然养在皇后膝下,毕竟不是生母,况且

言皇后性情耿直不怎么会讨人欢心,也没有越妃狡猾,

但又想保全皇后之位,言氏的荣耀,做起事来多少有点顾忌。

两相对比太子虽不及誉王那样精明,但是越贵妃未必输皇后,凡事稍微加以指点太子,谢玉选择他合情合理。

再说这样

不太聪明的太子也比较好控制,

日后谢玉如若成功帮助太子当上皇上,那么他在朝廷之前的话语权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总之,扶持太子比誉王要容易,把握性更大。

誉王的聪明能干很容易会被梁王猜忌,谢玉选择避开

誉王的聪明能干满堂皆知,但是有时候一个人太过于聪明能干就会招来忌惮与怀疑,太子的迟钝看似不得梁王喜爱,实则深得梁王的信任,

不然怎么会立他为太子呢?


皇长子萧景禹就是能力太强,也不避锋芒,被梁帝猜忌致死。谢玉当年参与了此事,他应该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梁王是怎么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皇帝。

誉王有太多和当年齐王相似的地方,而谢玉如此精明之人,怎么会让当年的悲剧再发生在自己头上呢?


于是沉默伪装不参与党争,又在暗中支持太子就是谢玉最好的选择,

一边不会被梁帝怀疑惹来麻烦,一边又以绝对优势帮太子获得储君之位,日后太子上位,他自然会得到太子的重用。这一朝和下一朝都能位极人臣,享尽荣耀,果然老奸巨猾。

谢玉扶持太子,更是太子的选择

都说宝马配好鞍,好剑配英雄。太子在当时朝廷中什么样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太子毕竟是太子,誉王哪怕七珠也不敢给太子脸色,有着这样的实力在朝廷上挑选人才不是挥手即来吗?


放眼朝廷能有几人能配太子所用呢?当时的夏江是只听从大梁皇帝所用的,而蒙大将军蒙挚又是个粗人,

唯有谢玉是最合适的人。如果自己不利用,日后也很有可能会被誉王拉去。这样一来誉王的实力就会大过自己,太子怎么又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呢。

相反太子如果能得到谢玉的帮助,日后在朝廷中处理事情来就会轻松一些,所以誉王得知谢玉扶持东宫大怒且慌张,梅长苏也说太子最强大的助力是谢玉,也谋划了好大一个局去推倒谢玉。


党争就像大海,表面平静,暗潮汹涌。

太子与谢玉的结合是在相同利益的基础上,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太子得到谢玉实力就会大增,谢玉选择扶持太子也是为自己找一个庇护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