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讀書,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的人生,如果不去思考,我們也永遠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樣度過這一生。

你眼中的朱迅是什麼樣子的呢?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一襲華麗的長裙,落落大方。或是那句:“歡迎來到世界迪士尼之最”!

我對朱迅的印象僅僅停留於此,光鮮亮麗。但是在讀完她的自傳《阿迅》之後,發自內心的敬佩,你看到的是光鮮,這背後有着太多你不知道的辛酸。

朱迅14歲進央視擔任小主持人,15歲出演田壯壯導演的電影《搖滾青年》一夜成名,17歲放棄十拿九穩的電影學院,推掉了5部電視劇的片約,去日本求學。

爲了掙夠留學費用,在日本刷廁所,從一樓刷到18樓,一刷就是4個小時,在國內曾如此風光,現在卻在這裏掃廁所,沒有鮮花,沒有了掌聲,有的是無止境的漫漫黑夜,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朱迅身上的這幾點智慧,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01 不僅要能承受花團錦簇,也要接受什麼冷漠,抵制名和利的誘惑

14歲那年朱迅被選去擔任中央電視臺《我們這一代》的小主持人,她當時看着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陪着,臉上滿是自豪和驕傲。而朱迅的爸媽卻在外地工作,自己孤零零的在後臺哇哇直哭,這個時候老師着急的說,完了,這個孩子情緒崩潰了。

誰知道,輪到朱迅登臺的時候,她立刻把眼淚抹乾,笑容燦爛的登場。老師在幕後跺着腳說:“成!這孩子長大能成!”

15歲陪姐姐去試鏡,被導演田壯壯看中,出演《搖滾青年》,一夜成名,當時拿到了2650元的片酬(而朱迅的爸媽兩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才只有200多塊錢)。

正可謂是名利雙收,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誰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很多大人都抵擋不住,然而朱迅卻做到了。

17歲高三畢業,放棄了十拿九穩的電影學院,和5部電視劇的片約,對媽媽說:“我要去日本留學”。

這一點我真的很佩服朱迅,如果是常人,肯定就會從此走上電影這條路,很多家長都盼望着孩子出名,抓住這樣的機會。但朱迅卻很清醒,她覺得這一切來得不真實,心裏空蕩蕩,所以毅然放棄了國內的一切,去日本求學。

求學之路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學習了18個月的日語,在那間教室裏,日語老師立下了一個規矩,誰都不準說母語。學習壓力大,生活壓力也很大,朱迅開始了要掙錢的念頭。

02 無論何時何地,錢都是尊嚴的屏障

朱迅和姐姐住在一起,房東要翻修房子,希望她們儘快搬走,而她和姐姐白天讀書,晚上還要打工掙學費,沒有多餘的錢和時間去找房子。後來只能擠出時間找房子,要麼就是貴的承擔不起,要麼就是不租給留學生。

朱迅在書裏寫道:“在異國他鄉,錢是維護自由和尊嚴一道最有力的屏障。除了學習,我要掙錢,掙更多的錢。”

她開始讓同學給她介紹工作,一邊求學,一邊工作,但是朱迅的日語當時並不太好,只找到一份和四十多歲的女人一起刷廁所的工作。一干就是四個小時,經常被罵,就這樣一份工作,咬牙堅持幹了3個月。朱迅說道:感謝生活給予我不同的味道,包括臭味。

正是這樣一份刷廁所的工作,磨鍊了朱迅的心智,這樣的委屈都受過了,以後便沒有什麼能夠難倒她。當你做過最底層,最心酸的工作後,日後便更有底氣和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所有磨難。

這是朱迅當時的日程表:

7:20—08:50,上學路程(一個半小時)。

09:00—17:00,語言學校上課。

17:00—18:00,打工路程(一個小時)。

18:00—23:00,打工時間。

23:10—00:00,回家路程(50分鐘)。

00:00—03:00,做學校作業。

03:00—07:00,睡覺。

每天不足4個小時的睡眠,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一年。

通過了日語“日語”一級考試之後,她累倒了,長了一個腫瘤,必須馬上手術,爲了省錢,她在一所小醫院做的手術,結果手術失敗,又去大醫院做了第二次手術。

等身體恢復好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國立大學的考試時間,好在考上了一所私立大學,但是私立大學的費用要120萬!爲了湊齊這筆錢,她便又開始打工。傷口還沒有恢復好,但是掙不夠學費,只能放棄學業,每天晚上回到家,姐姐會幫她處理化膿的傷口。

作爲女孩子,朱迅的父母並沒有寵愛她,鍛鍊了朱迅賺錢的能力,培養了她面對艱難生活所需要的勇氣和毅力。

03 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1993年,20歲的朱迅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大三快結束的時候,日本廣播協會正在招人,她成爲了NHK《中國語》講座的主持人。當時,全日本學習中文的有100萬人,堅持收看NHK講座的有50萬人。

這個節目她做了6年,50萬人叫她“朱先生”,此後她主持了《今晚》《中日歌會》等多檔大型直播節目,並出演電影《BANSU KO GALS》、《三巨龍》。成爲SKY公司簽約的第一個中國大陸女孩。因爲在日本,新人很難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需要整體的包裝和策劃,朱迅成爲了日本主流媒體中唯一的中國大陸女孩。

朱迅的人生從此走向另外一個高度,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從刷廁所的女孩當上了NHK的主持人,又去劍橋留學,順利完成學業。

一邊在NHK工作,一邊攻讀管理學研究生,連續三年獲得了文部省的國費獎學金。這是最高獎學金,不僅免學費,而且還有每個月19.8萬日元的生活補貼,她發表的碩士畢業論文《21世紀媒體市場戰略》,獲得A等成績,被列入《在日中國人大全》。

無論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朱迅一直都沒放棄學習。

回顧在日本的演藝經歷,朱迅說:“作爲明星,從銀幕上消失後,也許很快就會被人淡忘。但作爲《中國語講座》的老師,卻有久遠的影響。

1998年,25歲的朱迅被日本新世紀中文電視臺評爲“在日傑出華人”。

拿到碩士學位的第二年,朱迅在日本的事業已經全面鋪開,在日本打下了主持界的半壁江山,正下決心要好好幹的時候,卻接到了爸爸的電話,媽媽病重...

04 人生最艱難的不是選擇,而是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

朱迅回國看望媽媽,她在媽媽的病房前,想到了姥姥病重時候的情形,如果沒有了她們,自己拼來的事業和榮譽,掙來的錢,又有什麼意義呢?她對媽媽說:“我要回國。”

出國難,回國更難。

朱迅下定了決心要回國,因爲兩位姐姐早已遠嫁海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只有她是自由人,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當時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正在招聘主持人,朱迅以第一名的成績應聘通過。

在辭去日本那邊工作的時候,他的搭檔說:“我做這個節目已經快二十年了,搭檔換了無數,阿迅是所有人中最棒的,我爲能有一個這樣的中國搭檔而感到驕傲。

朱迅說:從17歲到27歲,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留給了日本,當年帶來的是五件行李,一牀被子;如今帶走的是一身本事和一顆心。

人生是由一系列的選擇構成的,每一次微小的選擇,可能都是命運的鉅變。有時候最艱難的不是選擇,而是放棄,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從零開始。

朱迅放棄了她在日本打拼的事業,賣掉了房子和車子,選擇回國,重新開始。

05 從高峯到低谷,帶着“海歸”的光環,卻不受待見

放棄了一切從日本回國工作的朱迅,每天的工作就是等工作,她自嘲從“海歸”成爲了“海待”,這種日子特變煎熬,她對自己的能力也開始產生了懷疑。

雖然當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中央電視臺,但是迎面而來的是巨大的困難,這裏是國家電視臺,說的每句話都代表國家的標準,而一直在日本待了10多年的朱迅,一下子能適應過來嗎?很顯然是不能的。

在一次《正大綜藝》的特別節目上被人稱爲“可愛而空洞的花瓶”,節目錄到最後,連聲音都卡住了,突然性的失聲,導播組宣佈:“從明天起,朱迅暫停出境。”

在國外習慣了被人讚美,在國內卻受人批評,朱迅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質疑,她開始每天讀《人民日報》苦練發音,即使在媽媽的病牀邊上,她手裏也要抱着《古文觀止》這本書。

回到臺裏工作,朱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電話、泡機房、給主持人寫臺本、打盒飯等雜活,但是在做這些雜活的過程中,朱迅也在一邊偷偷學習別的主持人如何主持節目的,少說多聽。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這一年沒有出境的等待中,朱迅沒有抱怨,而是在一直積蓄能量,在2000年夏天,她調入了國際頻道的《歡聚一堂》,同時被選爲第九屆步步高杯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主持人。

與此同時《正在綜藝》開始請朱迅外拍,這一次朱迅終於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06 婚姻三觀契合比門當戶對更重要

從小就獨立生活的朱迅,一直認爲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好。

但是在2002朱迅爸爸病重,經歷了幾次搶救之後,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快繃不住了,她想要有一個人幫她分擔這些,有一個肩膀可以依靠。

陳道明對朱迅說:“身邊沒有男人的女人相當於半個失業者,你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找個好男人。”

這個好男人出現了,就是王志。

在朱迅爸爸動手術的期間,電視臺通知朱迅要去阿根廷出差20天,節目是提前訂好的,現在換人也來不及,在這期間,王志一直在替照顧朱迅的爸爸,當朱迅爸爸病情好轉的時候,王志向朱迅表白了,朱迅說,你能不能帶我去一趟湖南老家?

王志說可以,去過王志的老家之後,朱迅更加堅定了要嫁給王志的決心,因爲王志的家裏很窮,一個湖南農村小夥,在那個年代想要走出村子、走進北京、走進中央電視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以前朱迅對王志是感激大於愛,但現在是發自內心的崇拜。朱迅說,跟着這樣的男人心裏踏實。

朱迅的爸爸是新華國際部主任,回國後一直擔任中國新聞學院的副院長,朱迅的媽媽是北京市的優秀語文教師。

而王志的父母都是農民,他們雖然經濟上懸殊很大,但精神上很認可對方。朱迅說,王志很像她爸爸,都是貧苦出身 ,全是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到今天,喜歡逆向思維,辯證思考,因爲戀父,所以嫁給他。

如今他們的婚姻生活很幸福。

從朱迅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樂觀是一種很重要的生活方式,當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出現希望。

從十年海外求學,到十年歸國曆練,幾番絕望、幾次振作、幾回重生,到2009年朱迅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臺,回國10年了,二十米的距離,她走了二十年,扛得住最鑽心的疼,就能綻放最開心的笑容。

在讀完朱迅的自傳《阿訊》之後,我一直在問自己, 在人生最痛苦的“至暗時刻”是不是也能像朱迅一樣,永遠不放棄未來。在經歷一夜成名的時候,是否能抵擋住名和利的誘惑?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和選擇。

以前我喜歡朱迅的光環,喜歡她的美麗;如今我更喜歡她內在的智慧,一次次面對名和利依然堅守自己的初心,以及豁達的人生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