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8月14日,財政部公佈了《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各地至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例原則上不得低於80%,剩餘的發行額度應當主要放在10月份發行。今年國務院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是13500億元,上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才發行3673億元,這意味着近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在7月—10月四個月內集中完成。

  地方專項債爲何上半年發行緩慢?發行提速,到底用在哪兒?風險怎麼控?8月15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對此進行深度解析。

  地方專項債 爲何要提速?

  名詞解釋:何爲地方專項債——張連起:專項債特徵是公益性 有收益

  地方債務分兩種,一般債券還有專項債券,都是公益性的,發債主體是地方政府,但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產生收益。一般債券沒有收益,就是純公益的一般性公共服務;專項債券有收益,有政府性基金和專項收入,比如收費公路、軌道交通等。有錢賺,這是最重要的標誌。

  張連起:發債慢源於多因素疊加

  全國政協常委 張連起:專項債,能增加發債透明度;收益和債務來源形成閉環,能保證債務安全性。但今年一是預算從3月纔開始,二是上半年融資收緊、結構性去槓桿,使得地方政府相對處於觀望狀態,所以顯得有些慢。現在之所以要提速,則是基於外部環境發生顯著變化,我們也相應需要改變節奏和進度。

  王冠:專項債提速不是加槓桿 而是交作業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今年專項債的總盤子是年初就定下來的,是一個既定的金融工具。7月31日政治局會議提出,既要穩就業穩金融同時還要穩投資穩預期,如果說之前有所猶豫,現在是不用猶豫了,就是需要提速,要加大地方政府對於基礎設施的投資來彌補相應的短板,現有的金融工具就要把它用足用好。所以,這不是加槓桿,而是要交作業。

  地方專項債 到底誰受益?

  張連起:專項債覆蓋面廣 最終落腳點在民生

  今年國務院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是13500億元,比去年多了5500億,體現了財政更加積極。這也意味着,在中高速發展特別是高質量發展情況下,要更多把跟民生相關的,把補短板、擴內需、調結構相關的項目啓動起來。專項債覆蓋面很廣,新的投資會把穩就業、穩消費、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等一系列訴求串接起來。

  地方專項債 風險怎麼控?

  張連起:專項債提速不是大水漫灌

  發債不是大水漫灌,不是又一輪刺激,是非常精準的,是爲了實現前面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穩而做出的精準施策、綜合施策。這些項目本身指向很清晰,比如說棚改,就是特定的、有利於城市改造的項目,而不會流入商品房。

  王冠:專項債提速要在速度 質量 市場之間達成有效平衡

  這次財政部在提速上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但質量是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搞專項債一方面涉及民生項目,另一方面也涉及地方政府的信用。如果單純追求速度忽視質量,也會影響接下來相應的信用評級,包括再發債的成本等方面,實際上財政部文件已經明確提到了,要用市場化的方式來推動,這一點尤其重要。

  張連起:讓積極的財政政策穩投資 補短板

  穩中有變之年,讓積極的財政政策聚焦於穩投資、補短板,極其重要。我們曾有的大量短板,需要補齊,比如我們的高鐵、高速公路,很多城市基礎設施、水利建設。這一次,同樣也是一個機會。

  (本文編輯:魏園園)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