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这部影片现实风格的影像质感则让人从一开始并不能从外形上断定温蒂妮水精灵的身份。《温蒂妮》的奇幻是朦胧的。

《水形物语》大概是多数影迷熟悉的作品。

众所周知,像它一样取得威尼斯电影节与奥斯卡双赢的选手实属罕见。

不论实至名归也好。

犹有争议也罢。

他都手握两尊重量级奖杯。

而今天要聊的这部影片,自柏林电影节首映以来,便有声音将其与《水形物语》联系起来。

乃至出现认为它比《水形物语》更胜一筹的观点。

谁高过谁,铺子暂且不表。

我们聊聊这部电影先。

要知道,今年柏林电影节,它可是一票难求。

《温蒂妮》

Undine

大体而言,《温蒂妮》是一个爱情故事

但,它并不是那种看完甜到发齁,或在电影院里暗自拭泪的爱情片。

在跌宕的剧情面前,它是平淡的。

在史诗级的桥段之下,它是简单的。

如果你想看一部《水形物语》画风的浪漫,那《温蒂妮》可能会跟你的预期有出入。

因为二者虽有相似之处,却不在影像风格上相似。

但,如果你早已熟悉某一类型的爱情电影,那看看另一类风格也不失为一种新鲜的体验。

01

片名温蒂妮(Undine)即作为片中女主角的名字,亦有更深一层文化含义。

在西方神话与文学小说中,温蒂妮是水之精灵

传说,她通过与凡人相恋获得灵魂,但如若遭到背叛,她便难逃杀死对方的命运。

片中的温蒂妮也遭遇了这样命定的时刻。

遭到背叛。

愤怒、悲切。

但与此同时她不得不行使处决。

她告诉那个名叫约翰内斯的男人,她会杀了他的。

对方不以为意,最终离开了她。

命运有其必然之处。

虽然陷在当中人仍会抱有侥幸。

温蒂妮并没有立马杀了约翰内斯。

或者说正当她不得不准备杀害对方时,新的爱情出现了。

她迅速与工业潜水员克里斯托夫陷入爱河。

两人的缘分几乎可以说是水带来的。

这对因咖啡店鱼缸破裂而倒在泥沙水滩和碎玻璃上的男女,在狼狈处境下的对视中相爱了。

他们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在克里斯托夫工作的水域边;

在旅馆的微弱的灯光下;

在清晨列车站台的座椅上;

在温蒂妮的公寓里;

在相拥而行的柏林的街道中......

他们有过值得回味的美好。

可惜这一切止于克里斯托夫工作事故的发生。

他在水下作业缺氧十二分钟被宣布脑死亡。

这是命运的玩笑吗?

或是命运对温蒂妮逃避命运的警告?

警告她没杀了曾经背叛她的男人。

她几乎失了魂般地从克里斯托夫躺着的医院搭火车去了约翰内斯的别野。

那是一栋价值不菲的住所,配有露天泳池。

约翰内斯正在游泳。

温蒂妮潜入水中,让他溺亡了。

同时克里斯托夫仿佛做了一场梦,忽然从病床惊醒。

他大喊温蒂妮的名字,身上的医疗管线被挣脱,医护人员匆忙赶来。

温蒂妮执行了命运的安排,克里斯托夫也奇迹般地苏醒了。

以向命运臣服的方式换取了爱人的生命。

至此,这个爱情故事复上了古希腊悲剧的色彩

即命运之难以违抗。

人可以暂时逃避命运的安排,却始终会步上命运的道路。

像俄狄浦斯王终究会踏上弑父娶母之路一样。

02

《温蒂妮》的奇幻是朦胧的。

如果说饱满的色泽、超现实的桥段能让人清晰地意识到某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奇幻色彩的故事。

那么这部影片现实风格的影像质感则让人从一开始并不能从外形上断定温蒂妮水精灵的身份。

她以人类的形象示人。

虽然偶尔流露出些许怪异。

她真的是水精灵吗?

观众有时跟男主角克里斯托夫一样不确定。

克里斯托夫苏醒后,温蒂妮失踪了。

两年后,克里斯托夫再次潜水作业时看见她。

那个桥段似梦非梦。

一方面我们确实透过克里斯托夫的视角看见了温蒂妮的身影。

另一方面却又在水下作业录制的视频中没看见她。

这一切仅仅是克里斯托夫极度思念温蒂妮导致的幻觉吗?

那个夜晚,克里斯托夫难眠,又去了他工作的那片水域。

去确认温蒂妮是否在水下。

夜色如墨与湖水交映在一起。

他的身体一点点被湖水没过,直到消失在了寂静的水面。

上岸时手里多了一个潜水员造型的金属摆件。

那是他与她温蒂妮爱情的纪念品。

可以说,至此克里斯托夫得到了确信温蒂妮是水精灵的证物。

这与那种早早就告知观众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奇幻的观影体验不同。

导演带给我们的奇幻体验更真实。

这种迟迟难以置信的情绪恰似现实中遇见超现实之物的寻常反应。

水精灵的存在并不会让周遭世界一并散发着梦幻的光泽。

梦幻的仅仅是它的存在本身。

这种现实质感的视听体验带来了一种更真实但朦胧的奇幻体验。

因为真正的奇幻,反而需要在更现实的环境中才叫人难于置信。

03

该片导演、编剧均为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这位柏林电影节的常客,也是重量级座上宾的作品常有涉及德国的历史与政治。

《温蒂妮》也不例外。

女主角温蒂妮在世间做着柏林城市发展管理局解说员的工作。

与其他解说员相较而言,温蒂妮的解说是有文学美感的。

克里斯托夫通过听其解说爱上了她。

观众则通过她的解说再次了解了柏林。

从城市的变迁中触碰历史。

如果认为将奇幻色彩的爱情故事与柏林城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显得有些突兀的话,那不妨让铺子在此探讨一下它们的关联。

不得不说,将二者结合颇有些冒险。

因为这需要观众深入影片去理解这种安排。

我们从片中得知18世纪的柏林宫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东德被拆毁,却又于现今的洪堡论坛项目中被重建。

过去的东西看起来消失了,但其实并没有。

正如同温蒂妮以为与克里斯托夫陷入爱情便可以摆脱杀害不忠恋人的命运一样。

也如同克里斯托夫在水下发现写着“Undine”的遗迹一样,它只是被水所遮蔽了,但并没有消失。

就此,这部欧洲文艺片部分更深邃的内涵也浮现了出来。

导演在探讨过去与当下。

探讨历史与此刻。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做进一步的介绍了。

因为上述不论是现实感的影像风格,或是关于德国、关于历史的讨论都是其电影中常见的。

佩措尔德是“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该学派的导演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涌现的一批驻扎在柏林的导演。

他们的影片体现了作者性与知识分子气质,借助电影以探索国家的新身份。

柏林墙倒塌的碎片常常成为他们构筑自己电影的砖瓦。

导演佩措尔德

历史似乎成为这些导演们探索当下德国不可回避的内容。

就像温蒂妮不可回避的命运。

温蒂妮躲开对不忠恋人的处决是徒劳的。

哪怕她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未完成的命途却始终等待着她。

到此,已经由一个神话底色的爱情故事谈到了导演更深层次的表达。

虽然有些晦涩,确是谈及此类导演作品时不好回避的。

不过,如果觉得这些内容过于深邃,让人却步的话,那也不必在意。

因为仅关注温蒂妮的故事也并不影响观感。

毕竟这个故事自有其动人之处。

“我要用眼泪将他淹没。”

导演在苏黎世大学德国文学教授冯麦特的文论研究著作中读到了这句援引。

爱时美满,却因辜负而不得不走向深渊。

不论爱最终留存与否,需要杀掉曾经的爱人始终是这份爱开始时便背负着的筹码。

“只要有爱就有痛。”

李宗盛这么写着。

张国荣如此唱着。

或许也因如此,陷入爱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