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相信你应该能听过:“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在哪里?大槐树上老鸹窝。”

这首民谣记录的是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前后,明政府在山西强制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居民迁徙,共历时47年,人数达近100万,迁出面积达到当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

由于当时明政府把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县古大槐树下,进行登记注册后强制带走的,所以绝大部分的移民后裔都把前辈出发的最后之地洪洞,作为外迁之前的祖籍,将山西洪洞的这颗大槐树作为祖籍的标志,因此人们也把这次迁徙称为“山西大槐树迁徙”。

据说当时,明政府为了强制移民,贴出了这样的告示“愿意移民的人,在家等待;不愿移民的人,三天内赶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到最后,在三天内大约有10万多人不愿离乡背井的人聚集到大槐树下。

就在此时,有大批官兵突然将他们通通围住,并且全部都捆绑起来,在百姓的一片哭喊叫骂声中开始登记造册。将要移民的人们,在临行前都悲伤地看着故乡,听着栖息在大槐树上的老鸹发出一声声哀鸣,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为此,大槐树和老鸹就成了移民们惜别家乡的标志,也因此留下了那四句民谣。

就这样,从明初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前后将近半个世纪,山西两府51个县的百姓,分别被遣送至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范围之广几乎占到了全国大部分的国土。为了不忘故土,许多移民的后代都纷纷登记族谱,将这次迁徙的事记录了下来,也因此成了这次迁徙的佐证。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0多年,虽然山西大槐树迁徙的原因仍待考察,那颗汉代古槐树也早已消失,但是这些移民的后裔却遍布全国20多个省、400多个县,有的还到了远在南亚。槐树之乡一直都牵动着海内华人的心,每年的4月1日至10日,洪洞当地的人们在举办“寻根祭祖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