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德二年十一月,竇建德攻下黎陽,以李績之父李蓋爲人質,命其駐守黎陽,李世績本想歸唐,卻又擔心禍及父親,只能私下和郭孝恪商議,先立功在圖謀。李勣(jì)(公元594年-公元669年),原名徐世績,歸唐之後被李淵封爲黎陽總管,加封右武侯大將軍,曹國公,並且賜姓李氏,從此改名爲李世績。

李勣(jì)(公元594年-公元669年),原名徐世績,歸唐之後被李淵封爲黎陽總管,加封右武侯大將軍,曹國公,並且賜姓李氏,從此改名爲李世績。爲曹州離狐人(今山東菏澤東明縣)初唐名將,和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績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隋末年間遷居至滑州衛南縣(今河南浚縣),家境富裕,史稱“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而且和父親徐蓋一樣,樂善好施,經常救濟貧苦。
在隋朝大業末年,徐世績見天下大亂,便就近加入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隨後隋朝名將張須陀率軍兩萬討伐瓦崗,翟讓驚恐欲逃,被徐世績阻止,並且帶領瓦崗軍誘敵深入,伏兵偷襲直接將隋軍全殲,張須陀隨之戰死。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統領瓦崗,自稱魏公,徐世績被授予右武侯大將軍,統領本部。
後至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月,李密被王世充打敗,無奈率領瓦崗軍歸唐,原李密所帥部衆有徐世績接管。次年,打算將李密所屬州縣和軍民戶籍告訴魏國公李密,讓李密自己獻給朝廷,以博功勞給李密。長史郭孝恪便派遣使者告訴李密這件事情,使者到了朝廷之後,李淵聽說徐世績沒有上奏而是寫信給李密這件事情,李淵龍顏大悅:“徐世績對舊主感恩,推辭功勞,可謂忠純篤實之臣”。
於是下詔封徐世績爲右武侯大將軍,曹國公,並且賜姓“李氏”。不久之後李世績奉命統領河南山東兩地唐軍抵抗王世充。
武德二年十一月,竇建德攻下黎陽,以李績之父李蓋爲人質,命其駐守黎陽,李世績本想歸唐,卻又擔心禍及父親,只能私下和郭孝恪商議,先立功在圖謀。在隨後的征戰之中多有建樹,在獲取竇建德信任之後,便勸說竇建德親征河南,打算藉機殺死竇建德。無奈竇建德因故遲遲未能啓程,李世績謀殺竇建德的計劃卻遭到泄露,只能和郭孝恪率領數十名騎兵歸降唐朝。
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值得慶幸的,竇建德卻放過了李世績的父親,和臣下說:“李世績本就是唐朝臣子,被俘之後仍然想着一心歸唐,這是忠臣,而且他的父親又有什麼罪過呢?”隨後直到和唐朝締結和好便將李蓋送回唐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