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當時也是料到了這一點的,他們也表示並不想攻打印度,不想和英國交手。當時日本正在和美國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卻也抽出了十萬左右的兵力去攻打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叫做世界聯盟反法西斯戰爭。日本就是當時的法西斯軸心國之一,而當時的日本在亞洲地區可謂是作威作福,並給許多國家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不過在日本軍隊氣勢如此強盛的情況下,有一個國家卻讓他們只打了一仗就不敢再繼續打下去了。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在二戰中,日軍爲何到了印度只打了一仗就跑?對此有專家表示,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衆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特別大的國家,而且工業發展也是比較落後的,尤其是在二戰時期,可以說是相當的貧窮和落後。和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日本相比,印度必然是無法企及的,所以日本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其實在這之前,整個印度地區就已經淪陷爲英國的殖民地了,被英國所統治,並有大批的英軍駐紮於此。英國自工業革命後,他的經濟水平非常發達,他的軍事設備也很是先進。當時的英國還是反法西斯聯盟中的一員,先且不說英國會不會保護自己的殖民地,就是和日本站的這個對立層面,英國就絕對不會退讓。
日本當時也是料到了這一點的,他們也表示並不想攻打印度,不想和英國交手。但他們的盟友,軸心國之一的德國公開請求他們幫忙攻打印度。在當時的歐洲戰場,德國和英國之間正打得火熱,不過那時候英國工業發展勢頭正是最猛烈的時候,德國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們想到了讓日本去攻打印度,這樣就可以牽制住英國的一部分軍力,以便他們能夠拿下英國。雖然日軍心中不願意攻打印度,但盟友的請求不答應的話他們之間的聯盟也是有可能土崩瓦解,畢竟日軍在有些方面還是要儀仗當時強盛的德國的。
當時日本正在和美國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卻也抽出了十萬左右的兵力去攻打印度。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印度氣候條件非常不好,終年高溫,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且要到達印度日軍還必須要穿越一些熱帶雨林和灌木叢。在他們纔到達印度邊境的時候大概三萬左右日本士兵就因爲天氣炎熱的一些問題而染上了一些病,例如瘧疾、痢疾。這些病在當時醫療環境不發達且還是在熱帶雨林中來講,得了這些病,就相當於單方面的宣判死亡。
不僅如此,因爲地勢原因,日軍的糧食補給遲遲送不到,部分日軍有的承受不住就這麼餓死了。在開戰後,駐紮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也出來幫印度抵禦日軍的侵略,最終十萬大軍已經就還剩下了三萬,日軍的處境開始舉步維艱,再加上同美國那邊的作戰越來越支撐不住。美國在不停的在向日本施加壓力,最後日本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快速撤出在印度戰場上的士兵。他們不能爲了一棵樹而丟失了整片森林,最終日軍到了印度戰場上只不過打了一仗就跑了,不跑的只怕是來不及再跑了。
再者說就算他們不跑,這場戰爭他們也不會贏。印度這邊不看,就是美國那裏,他們也要把心提到嗓子眼。不可否認,美國一直是一個軍事大國,它的軍事力量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比得了的,日本當然沒有那個實力去比的。所以日本撤退倒也是一個稍微明智一點的舉動,不然僅剩下來日兵最後也不過就是送死。不過,經歷了這場戰爭後,日本至今也沒有再去攻打過印度。想必這真的就是一招怕蛇咬,十年怕井繩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