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最终,林徽因却抛弃了徐志摩,与学理科的梁思成结为连理,这背后少不了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的帮助。显然,梁启超是想让儿子找到一份爱情,而不仅仅是婚姻,梁思成与林徽因后来的幸福,证明了他是对的。

林徽因写过一首《人间四月天》,被当时文坛奉为新诗典范。林徽因的儿子回忆说,这首诗是母亲为自己的出生所做,然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相信,《人间四月天》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悼念徐志摩。

徐志摩和不少人有过风流史,林徽因大概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位。才子与佳人,他们在伦敦探讨英国文学,回国后,共同出演过让泰戈尔流泪的话剧。然而最终,林徽因却抛弃了徐志摩,与学理科的梁思成结为连理,这背后少不了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的帮助。

1919年,梁思成十八岁,林徽因十四岁。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他们进行了一次“相亲”。结果无疑是愉悦的,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洒脱个性十分欣赏,林徽因对梁思成内敛的幽默心动不已。

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情况下,婚姻已可以敲定了。然而,梁启超却说,让两个年轻人进一步的交往,不要着急。显然,梁启超是想让儿子找到一份爱情,而不仅仅是婚姻,梁思成与林徽因后来的幸福,证明了他是对的。

但四年后,因徐志摩的突然闯入,梁启超不得不加快了脚步。他是徐志摩的老师,也是徐志摩的朋友。他清楚徐志摩的潇洒与浪漫,这时候可容不得温水煮青蛙。1923年1月2日,他写信给徐志摩,劝他不要“沉迷于不可求得之梦境”,“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徐志摩回信说:“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而庸俗忌之嫉之......”其言辞激烈,令梁启超不能不动容。但梁启超自有计策,短短五日之后,“思成与徽因已互定终身。”梁启超行动之迅速,令徐志摩措手不及,只能写诗哀叹。

梁启超怎么也不会想到,眼看大功告成,却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他的妻子李惠仙身上。李惠仙是梁启超明媒正娶的妻子,早年家庭漂泊不定时,李惠仙给了梁启超许多支持,在家里的地位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然而李惠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婆婆。从各个方面,她都看不上林徽因。

林徽因是林家的庶女,梁思成是梁家的长子。林徽因的母亲出身低微,父亲已去世多年,可以说门不当户不对。另外一点是比较主要的,也是比较直接的,就是林徽因的性格。

在两人“互定终身”之后不久,梁思成因上街游行遭遇车祸,住进了医院。梁思成住院期间,林徽因守在他身旁,照料他的起居,为他擦汗,给他讲笑话。这些举动在梁思成眼里是大方可爱,但在李惠仙眼里就成了不守妇道,毫无大家闺秀之端庄。

李惠仙以此为由竭力反对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好在梁思成身体康复之后,两人就共同去了美国。直到1928年李惠仙去世之后,两人才在梁启超的安排之下,在国外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有情人终成眷属。虽说这一路上多有波折,但从他们后来的幸福生活来看,这一对神仙伴侣是早就命中注定的,就算没有徐志摩的出现,没有李惠仙的阻拦,没有梁启超的帮助,他们最终也还是会走到一起。

参考文献:

《林徽因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