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太上皇也並不是皇帝,因爲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世也認爲他纔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那麼太上皇是什麼,秦始皇爲什麼要創造這樣一個尊號,要知道信奉法家思想的,是很講究實際功效的,怎麼會無緣無故追尊一位太上皇,就算追尊爲啥光是父親,爺爺秦孝文王,特別是曾祖秦昭襄王,那可是秦朝統一天下的大殺器啊,但他們都沒追尊,獨獨只有在位三年的秦莊襄王當上了太上皇,這難道不奇怪嗎。''在皇帝之前至高無上的君主這就是''太上皇''的本來含義,簡單來說按照秦始皇的本意,他是始皇帝,其後稱秦二世、秦三世,乃至萬世,秦始皇就是''一'',''一''生萬物,秦朝傳自萬世的所有皇帝都是出自秦始皇。

世上本無太上皇

''世上本無太上皇''有兩層含義,太上皇這一名詞並不是''自古以來'',世上先有皇帝,然後纔有太上皇,皇帝常有,而太上皇不常有。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統一天下後,開始嬴政還是保有秦王的稱號,但是不久秦王嬴政就發現稱王已經不足以顯示他的尊貴。''王''這個字''三橫一豎'',象徵''天地人三位一體'',原本是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尊號,極其尊貴,但到了戰國時期,王號開始氾濫,連中山國、宋國這些巴掌大的蕞爾小國,都敢妄自稱王,一句話,''王''已經爛大街了。

秦始皇

所以秦王嬴政認爲,如今自己富有四海,統治疆域廣闊,從古至今沒有一位帝王能比得上自己,如果還稱王,怎麼能顯示自己的成功,怎麼能向展示自己偉大的功業,因此他兼採''三皇五帝'',創造了''皇帝''這一獨一無二的稱號,獨一無二到即使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那麼多小國君主妄自稱皇帝,後世的君主也沒有再發明其他稱號來代替''皇帝'',因爲已經沒有其他稱號能比''皇帝''更加尊貴了。

說回秦朝,發明皇帝稱號以後,秦王嬴政就不再是秦王嬴政了,從此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自稱皇帝之後不久,又下發詔令,追尊已故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爲''太上皇''。所以,世上本無太上皇,太上皇是與皇帝制度一同產生的,是皇帝制度的衍生物。這是第一層含義。

《皓瀾傳》中的子楚

秦始皇雖然追尊父親,但是其實莊襄王已經故去二十多年了,因此''太上皇''對莊襄王來說並無任何實際意義,更多是一種榮譽性稱號。因此雖然秦始皇時期追尊了太上皇,但此時的太上皇並不是一位活人(這與後世只有或者才能被尊爲太上皇的慣例大不一樣),因而太上皇代表什麼,沒有人知道,事實上後世的太上皇是包含太上皇在內的一整套太上皇制度,而秦時期,太上皇並不是一套完整的制度,更多就是代指秦莊襄王本人,所以世上本無太上皇。這是第二層含義。

二、何謂太上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爲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秦始皇厭惡諡號制度,所以將其廢除,所以他給父親上的''太上皇''首先不是諡號。但太上皇也並不是皇帝,因爲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世也認爲他纔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那麼太上皇是什麼,秦始皇爲什麼要創造這樣一個尊號,要知道信奉法家思想的,是很講究實際功效的,怎麼會無緣無故追尊一位太上皇,就算追尊爲啥光是父親,爺爺秦孝文王,特別是曾祖秦昭襄王,那可是秦朝統一天下的大殺器啊,但他們都沒追尊,獨獨只有在位三年的秦莊襄王當上了太上皇,這難道不奇怪嗎?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首先我們要了解''太上皇''三個字的關鍵字不在''皇'',而是''太上'',那麼''太上''是個什麼意思呢?''太上''是最高、最上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至高無上。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此外《老子》也有言:''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也。''因而''太上''也有''先,之前的意思。''在皇帝之前至高無上的君主這就是''太上皇''的本來含義,簡單來說按照秦始皇的本意,他是始皇帝,其後稱秦二世、秦三世,乃至萬世,秦始皇就是''一'',''一''生萬物,秦朝傳自萬世的所有皇帝都是出自秦始皇。而''太上皇''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爲''〇'',看着沒有實際意義,他雖並不能衍生出萬物(後世皇帝),卻是他是第一位皇帝''一''的起源,他是''一''之前世界上至高無上的君主,他雖然沒能完成''〇''到''一''的跨越,沒有成爲真皇帝,但是沒有他就沒有''一'',所以始皇帝特上尊號''太上皇'',以示敬意。

三、秦始皇的考量

秦始皇尊父親爲''太上皇''也是有實際意義的,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誰,一直是後世樂於探討的花邊新聞,有人認爲他是呂不韋的兒子。這種說法最早來自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爲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爲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司馬遷對秦始皇的身世記載是有矛盾的,其原因就在於他當時蒐集的材料很矛盾,而司馬遷當時蒐集的史料除了原本的秦國史書,就是山東六國的史料,秦國的書當然不會這麼寫啦,因而這一說法當是來源六國,是六國亡國貴族對秦朝和秦始皇的怨恨,故而傳出這種說法。

《尋秦記》中的呂不韋

空穴來風,這樣的''謠言''自然在秦朝大地傳開,不然不可能到司馬遷時代傳播那麼廣。秦始皇對此肯定也是有所耳聞的,那就必須要採取行動打破這一謠言,通過追尊父親爲''太上皇''表達自己對父親的至孝,只有血濃於水的親生父子纔能有這樣的摯愛。後世宋孝武帝破格追尊父親宋文帝爲''太祖'',雍正皇帝爲父親康熙上廟號''聖祖'',都是類似的手法,通過給予父親不應該享受到的破格榮譽,來展現自己是真正能繼承先君遺志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此外還是跟山東六國有關,秦雖然並有天下,但在山東六國看來秦國其實就是爆發戶,沒有貴族底蘊,追到根上不過就是給周天子養馬的。而六國諸侯祖上都是天子的親朋好友啊。秦始皇追尊''太上皇'',首先是拔高了秦莊襄王的地位,''太上皇''當然要高過''周天子''啦,通過神話秦莊襄王,無形之中自然也就拔高了繼承者秦始皇的地位。這與後世開國皇帝追尊先祖爲皇帝是一個道理,說到底誰不想給祖上貼金呢。秦始皇時代雖然還沒有追尊七世祖爲皇帝的做法,但是通過''太上皇''一事已經可以看出萌芽了。

四、結語

綜合秦始皇創造''太上皇''有諸多考慮,但隨着秦二世而亡,這一切的意義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秦朝立太上皇的初衷也逐漸被人們忘記,而隨着一個空前繁榮的大一統王朝的到來,將重新定義太上皇,並傳之後世。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