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鋒科技。

2020年的春天,在嗶哩嗶哩彈幕網(下稱“B站”)上,“羅老師”火了,此羅老師不是羅永浩,而是一位名叫羅翔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從去年開始,羅翔老師的刑法講課視頻就上傳到了B站,其風趣幽默但又不失正氣的講課風格,讓原本只有法學生纔會觀看的法考視頻,吸引了來了一大批非本專業的年輕人。B站UP主在一年的時間內,孜孜不倦地將羅翔老師講課中的段子進行剪輯上傳,最終在疫情居家期間迎來了一場爆發。

三月份,羅老師在B站上開設了自己的官方賬號,投稿的第一個視頻,幾天時間內就達到了兩百萬的播放。雖然現在回顧來看,羅老師的拍攝設備和技巧明顯生疏,整個人顯得很“頹”,和視頻網課中那個意氣風發的講師形象差距較大,但依舊抵擋不住學生的歡迎。

屬於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到來了。

“知識時代”的機遇

疫情對於B站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由於疫情導致的“長期放假”,24歲以下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時間沉浸在視頻軟件中。根據Questmobile的統計,疫情期間視頻工具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69.5%,僅次於效率辦公和短視頻的類別之後。

從B站核心用戶“Z世代”的用戶畫像來看,求知慾強是對他們最好的註腳,年輕人渴望知識,但不渴望深層講解,羅翔的出現就很好的迎合了這一現象。

從B站公佈的營銷通案上,可以找到關於這些年輕人的精確描述,這些人大部分都來自一二線城市,本科率達到50%,可支配收入爲3500元(全國居民月平均支配收入爲2300元)。

隨着B站核心用戶的逐漸成長,高學歷、高消費能力成爲了他們的重要標籤,Z世代對於娛樂之外的知識性學習逐漸有了要求。2019年,B站學習類UP主數量同比增長151%,學習視頻播放量也同比增長274%。泛知識學習類內容的觀看用戶數則突破5000萬。

不僅是B站,在別的視頻APP中,PUGC內容的優先度也在被迅速前置:知乎在自己的短視頻業務失敗之後,選擇和快手合作推出“快知計劃”,希望讓快手的團隊來豐富自身的短視頻底蘊;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高薪更是直接從B站挖角,敖廠長、癢局長、漁人阿峯等知名UP都在西瓜開設了自己的賬號。

但在一些UP“告別”B站的時候,有些用戶會一針見血的指出“我不是因爲某個UP,而是因爲這個平臺纔會去觀看”,B站的超高黏度可見一斑。

將知識UP“B站化”

在一次關於如何維護B站黏度的探討下,董事長陳睿說了關鍵的一句話“B站一直是community first而不是user first,滿足社區比滿足用戶更重要”。換言之,與其用精準推送去盡善盡美地服務每一個用戶,不如建立一個區塊化的年輕人的社交集羣,這纔是B站的終極目標。

而在筆者看來,如何將知識型UP,打造成與B站社區息息相關的形象,是B站相比其他平臺最具有優勢的地方。

我們以羅翔老師爲例,B站敏銳地捕捉到了羅老師身上的幾個“梗”:講課舉例常用的張三,被稱爲“法外狂徒張三”;羅老師講到上頭,遲遲不用身邊的水杯喝水,被B站網友戲稱“喝水中止”;最後是網課上的藍色背景“厚大法考”。這些梗也成爲了羅翔老師相關的二創視頻中的關鍵要素。

在羅翔老師入駐B站的兩週後,他的“自拍風”科普就搖身一變,成爲和之前一樣的“藍色背景、水杯在手”的狀態,考慮到羅老師自身沒有團隊,這次風格變化很可能是B站和厚大法考的手筆。B站爲了迎合羅翔老師身上的“梗”,特地以一種最無縫的方式植入到B站的社羣文化中,這是其他網站很難做到的。

隨着B站和羅翔老師的合作加深,在後期上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拍攝的手段和風格都有了質的提升。單從視頻封面的提升就可以看出來,B站在背後下了不少功夫,更別提和番劇區UP進行的“跨界合作”了。

不過,相比較跨年晚會、買進影視版權、明星入駐等吸引流量的手段來看,B站對於科普類視頻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

視頻科普的死穴

回到文章開頭,羅翔老師刑法講課視頻的爆火,在網上也引起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譬如知乎上就有部分網友認爲,刑法段子固然可以作爲調劑,但不能作爲公衆普法的主菜。而筆者也看到,互聯網上最近的公共話題討論中,羅翔老師的段子裏的“名言”也常常被曲解誤用。

比曲解毋庸更爲可怕的,則是沒有收入,根據一些跨平臺視頻主的介紹中,B站雖然有着極高的社區黏度,但靠視頻變現的力度並不大。而要促使“職業”知識類UP的形成,視頻變現恰恰是最重要的。

Youtube可以給前電氣工程師、醫學專家、化學教授充分的盈利前景,只要你的視頻上線,就能靠默認廣告來賺錢(1000播放就能拿到5美元)。但B站目前只能依靠羅翔這類有正規職業的UP主爲興趣科普,百萬播放也只有幾千元人民幣。Youtube的體量以及資金扶持,是國內任何一家視頻網站難以達到的,更何況是沒有貼片廣告的B站。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國內版權以及營銷號的污染情況嚴重,B站對侵權現象的反饋也很消極。哪怕是津津樂道的“年輕人在B站學習”,主要內容也都是具有版權爭議性質的網課視頻,甚至還有直接“翻拍”知名Youtuber的科普視頻在B站逍遙過市。科普類視頻的文案和視頻製作沒有保障,B站就很難建立起真正的“科普生態”

要知道,羅翔老師的爆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背後的厚大法考。厚大法考的主業是圖書銷售和考試培訓,課件視頻的收費很低,B站UP的上傳行爲對厚大起不到絕對性的利益侵害。而且在衆合和柏社等法考機構的打壓下,厚大也經歷了一波法考講師流失,纔會和B站合作主推羅老師。

不客氣地講,羅翔老師的“成功案例”更像是B站鑽了一個版權和商業上的空子,“先盜版引流,後正版合作”對於厚大可行,但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B站離知識佈局還有很遠

用戶羣體安全意識淡薄,加上B站對於版權的消極應對,最終傷害到了B站試點的正版網課。羅翔的成功似乎給了B站錯覺,認爲“知名大V+流量推廣”就等於大獲全勝,也放鬆了針對自身社羣的本土化改造。

從價格上看,B站網課的價格都在100元左右,但付費率並不高。B站紅人“局座”張召忠開設的國際戰略課程,每集平均付費觀看量只有四萬。

筆者能找到的最高播放量網課是一個Pr剪輯教程,可以看到,在前兩集的試看結束後,付費內容就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每集也只有十萬左右——這也是B站課堂上線後的第一個課程,原價99元打八折,附贈一堆素材包換來的。

而B站顯然也有自知之明,網課功能上線半年,依然還掛着“beta”字樣,app端和網頁端都沒有課程入口,只有很精確的搜索才能顯示,B站網課的前景比科普還要慘淡。

除了版權和營收問題外,B站對於知識大V的“利用率”也不是很好。在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活動中,B站創立的的知識型賬號手握朱一旦、紀連海等資源,舉辦了一場推書活動,但也僅止步於賬號聯動,導致播放量極爲慘淡。

更爲奇怪的是,在“世界讀書日”相關Tag下擁有百萬播放量的的papi醬、陳睿等B站老UP,官方卻沒有與他們進行任何形式的特殊合作。這次“知識推廣”的失敗,代表着B站沒有利用好復學前的最後一批學生羣體,放過了數十萬的用戶增長機會。

作爲今年B站重點發力的新賽道,如果B站不對知識類進行收入和版權的“重點關照”,依然按照傳統的流量思路去和明星互搏,顯然是行不通的。

本文爲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