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在蘇州】用畫留住西山古村落_鳳凰網蘇州

點擊上方鳳凰網蘇州並關注,閱讀更多好文!

西山,蘇州太湖最大的一座島嶼,通往那裏的路只有一座跨湖大橋,所以還能保留一些最原始的風貌,靜謐而溫柔。

目前家住吳門橋街道內馬路社區的徐培良家鄉就在這座有如世外桃園的西山。徐培良今年79歲,是以畫蘇州西山的古宅、古巷、古村落而聞名的畫家。他對家鄉的熱愛都用畫表達了出來,在他的畫作中,有西山古村中的一條石板路,有廢棄的古宅木門,有小巷兩旁斑駁的古牆......

從小展露美術天賦 高人指點融合西洋用色

五六歲的徐培良十分頑皮,家裏燒柴做飯,他便用燒焦的木炭在牆上塗塗畫畫。曾經他家屬於鄉紳,住在西山堂裏村容德堂中,圍牆面積很廣,他把能畫的地方都畫滿了,母親也並沒有責怪,反而看出了他的繪畫愛好和天賦。家裏來了客人,還時常會誇獎徐培良畫的小圖案甚是生動。

五十年代時期,徐培良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初中、高中,上學期間他的美術成績最爲優秀,學校的黑板報幾乎都是由他創作繪畫。1958年大躍進時期,高中畢業的徐培良被分配到江蘇教育學院數學專業。“我當時和幾個同學本來都打算考美校的,但後來才知道,那個時候每個學生讀什麼學校專業是早就被安排好的。”

1962年自然災害時期,在胥口中學做數學老師的徐培良被下放到蘇州西山堂裏村勞動生產,一有空又撿起來畫筆,畫畫山水,給村裏人畫畫肖像。當時,有一位法國留學回來的南京藝術學校美術教授蘇天賜帶着一批學生來西山採風畫畫,和徐培良所在的生產隊住在同一個堂裏。徐培良知道後,總是要去拜訪請教或是在他們的畫板旁觀摩。

“蘇天賜教授誇讚我的畫色彩用得很好。”徐培良跟隨蘇天賜教授學習到了西洋油畫當中的用色技巧,所以現在看來,他的畫既有中國水墨畫的儒雅又有西方油畫的濃烈,兩者相輔相成,別有一番滋味。

改革開放後,教育局打來電話,叫徐培良重新回來當老師,但這次他想要留在自己的家鄉西山。除了在學校做數學老師,還兼任了美術老師,這一干就是60年。即使是作爲副課的美術,徐培良也會認真備課,希望培養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

祖祖輩輩的歷史記憶 古村正面臨消失

隨着中國城市現代化的崛起,徐培良看到在家鄉周圍漸漸發生了變化。爲了造新房、開公路,一些老房子、古巷子都被拆除。

據統計,西山堂裏村相傳原有72只堂,現在只有不到10只堂了,東村、東西蔡、後阜等地古宅、古街道同樣減少了很多,成了珍稀之寶。所以徐培良希望將這些古建築和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記錄在自己的畫中。於是,原本主攻山水的徐培良開始以西山古宅、古巷和古村落爲畫中主角。

西山島上依然有一些藏匿於深處的古宅,他們很多都建於明清時期,甚至是從更早時候流傳下來的。一座古老斑駁的院牆,經常會有一叢不知名的綠色植物在牆後生長着,牆頂上竄出了掩藏不住的生機盎然,這似乎讓遙遠的歷史與現代空間連在了一起。

“這些老房子裏留存了歷史的記憶,居住了我們祖祖輩輩那麼多代人,卻在文明時代慢慢消失。”徐培良很有感觸,他是真心想把這些老屋、古巷保留下來。

有生之年 畫遍家鄉每一個角落

今年六月份,徐培良一個人帶上乾糧踏上了前往西山葉山島之行。葉山島是途經西山島時的第二座島,太湖大橋穿島而過,連接起西山島和吳中陸地,全島被太湖大橋分東西兩部分。

東西兩部分可以說是“新舊兩重天”,徐培良說,島西被一個上海人買走,老房子都被保留了下來。另一半則新造了許多居民小區,原來住在西面的村民都搬遷到此。徐培良愛去那鮮有人居住的西面半島,帶上畫本,用鉛筆打好底稿或是用相機拍下,回家慢慢畫。

“這些老房子真的是好啊,雜亂生長的植物也好,好像是一個離開了人世間的地方。”徐培良想趁着自己還畫得動,多回家鄉,爲這些“歷史寶藏”畫畫。

徐培良的家中掛滿了西山古村落的畫作,其中有一幅是他小時候居住的宅子,畫名叫做《一夜西風秋已老》。這座房子有幾百年的歷史,但現在早已無人居住,也無人修繕。徐培良覺得,這樣的老房子比那些經過修繕而顯得整齊劃一的房子更有味道。

前些年,徐培良舉辦了幾次畫展。他記得,總有來參觀的年輕人會指着畫說,這不是我爺爺奶奶住的房子嗎?有一次在蘇州博覽中心舉辦的畫展上,一對居住在國外的蘇州夫婦買了兩幅畫準備帶回去,他們想在國外也能看見自己的家鄉。

在徐培良的作品中,一切都在靜靜地守望着、訴說着。充滿生活氣息的一池水鴨子、晾衣杆上花花綠綠的衣服、牆邊的藤椅......都是一道美麗而無法重塑的風景。

往期回顧:

百步街好婆的《老蘇州私房菜譜》

老街巷裏的軍功章 戰爭讓生命更顯可貴

別讓吳歌失傳 老蘇州兒時的旋律

校園裏的"村幹部"金玲玲與她的"海"味兒暑假

將12歲女兒送入頂尖音樂學校 這位父親不容易

文稿:陳夢圓

們將與全球華人,一起分享,你的故事。

穿過古城的街巷

會聽見老蘇州房檐上落下的

滴答滴答雨聲/還有廣廈間

每一盞升起的燈光

或許你世世代代

將飲桂花酒/品茗碧螺春

又或許你不遠千里

漂洋過海/只爲留在這人間天堂

我們知道/你有很多故事

印存在泛黃的照片裏

藏在對愛人的思念裏/我們等你

用你的故事

訴說平凡生活的悲欣百態。

“鳳凰蘇州”推出《人在蘇州》欄目,講述在蘇州生活、工作、甚至僅是短暫停留的普通人的故事。也許你想說的只是簡單到一件令你開心或者難過的小事,或是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一張珍藏多年的照片,亦或是放在心間多年的一個願望……只要你將自己的故事整理併發送到“鳳凰蘇州”微信公衆號後臺或郵箱,就有可能成爲我們關注的主角。

如果你有好故事

請發送以下素材到我們的公共郵箱或微信公衆號後臺:

① 本人日常生活照

② 你的故事(文字數量不限,題材不限)

鳳凰網蘇州公共郵箱:

[email protected]

鳳凰網蘇州微信公衆號:

鳳凰網蘇州

本欄目特別聲明:

1.本欄目所收集的相關內容,僅爲當事人觀點,不代表“鳳凰網蘇州”的立場。

2.上傳作品須爲參與者原創作品,不涉及任何版權問題。

3.本欄目內容,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鳳凰網蘇州原創 ·人在蘇州”。

4.本欄目最終解釋權歸“鳳凰網蘇州”所有。

5.本欄目內容於鳳凰網蘇州pc端及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同步推送。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