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就是時光機,能帶我們穿越歷史,回到無法再現的過去。我們今天通過一組老照片,感受一下晚清福建的人物和社會。這些老照片由在福州做生意的英國人約翰·格林尼·弗萊收藏,主要是阿芳照相館和約翰·湯姆遜的作品。
這些照片的拍攝時間在1869-1870年之間。這期間,廟堂之上是同治皇帝當政(慈禧、慈安兩太后掌權),主政一方的福建巡撫由卞寶第擔任。卞寶第在任期間的主要作爲,就是清理積案和清剿太平軍餘部。
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其殘部在福建屢有活動,擾亂地方治安。因此,清軍的清剿行動始終未停。直到1874年,仍有輔王楊輔清謀劃起義,結果事機不祕在晉江被捕。
照片中遠處可見租界區。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福建省內的廈門、福州成爲中國第一批開放口岸城市。依仗不平等條約,列強在這兩個城市享有種種特權,設立領事館,開辦洋行,控制海關,強租土地,甚至取得公共租界。
漁民划着竹排、趕着鸕鷀,在詩情畫意的環境裏就解決了生計問題。在閩江兩岸,鸕鷀捕魚是一個熱門的行當,當地稱爲“駕鸕鷀”。有民謠唱道:“黃厝裡‘駕鸕鷀’,遠鄉近鄰最行時,一隻鸕鷀一畝田,你說稀奇不稀奇?”黃厝裡是閩侯縣的村莊,一隻鸕鷀所帶來的收益比得上一畝田,可見其捕魚能力之強!
這些女子很可能是民間藝人,以演奏爲生。
他們一人挑着水桶,一人挑着毛氈,是兩個典型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兩人都赤腳,印證了其生活條件不佳。
福建是鐵觀音、白茶、茉莉花茶等茶葉的重要產地,在設立通商口岸後出口更加便利,由此催生了一批做外貿的大茶商。
約翰就是本文照片的收藏者,在福州經商期間過着優渥的生活。在照片場景中,他坐着轎椅似乎正要出門。
金山塔寺建在江中礁岩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是十分罕見的水中寺廟。限於地形,寺院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但卻小巧玲瓏,情趣盎然,獨具一格。
這些婦女手裏的活計並不稀奇,有趣的是她們的腳。左三那位明顯纏了“三寸金蓮”,右一那位卻是天足。一般來說,福建的客家人都不纏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