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空中有早期演化星體殘餘的原始星雲、宇宙塵埃和超新星爆發的遺蹟,裏面含有大量的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氫氦等元素的寒冷氣體分子,但因條件限制最終缺少足夠的凝聚力難以形成大星體吸咐氣體分子,這也是隻有大天體纔會有大氣層的原因,當然這個缺少天體也是因爲宇宙太大造成的。宇宙中的可見物質的體積只佔宇宙總體積很小的比例,幾乎就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這個我們可以大體計算一下:我們知道一個恆星系的可見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幾乎都集中在中心天體――恆星上,就拿我們太陽系來說吧,整個太陽系物質的質量和體積99%都集中在太陽上,其餘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還有慧星、流星等天體加起來的總和也不到1%,因此爲了簡單隻計算恆星的體積即可,我們太陽在宇宙中是中等大小的恆星,很有代表性,因此我們以太陽的大小進行計算。

真空概念

何謂真空?普通人的理解,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一點空氣的空間,是真正空了;理論上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任何實物質的空間,並不是沒有空間和什麼也不是的意思,是真正的空間的意思;而在現代科學研究上認爲真空並不空,真空裏面充滿了虛粒子和能量,也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那麼太空中爲什麼不像我們地球一樣有大氣呢?的確所有的恆星和幾乎所有的大行星都有大氣層,這有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星體必須有足夠的液態物質或能產生氣體的固態物質。

第二,星體的溫度足夠,象恆星自身發熱發光,溫度高自不必說。大部分行星都能接受恆星的輻射,溫度也能保證。只有足夠的溫度才能使星球上的液體蒸發、固體昇華,產生足夠多的氣體。

第三,星體的質量足夠,星體必須有足夠的引力吸住產生的氣體,不讓它逃逸。

至於太空爲什麼是真空就很好理解了,我想也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宇宙空間太廣大空曠了

宇宙中的可見物質的體積只佔宇宙總體積很小的比例,幾乎就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這個我們可以大體計算一下:我們知道一個恆星系的可見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幾乎都集中在中心天體――恆星上,就拿我們太陽系來說吧,整個太陽系物質的質量和體積99%都集中在太陽上,其餘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還有慧星、流星等天體加起來的總和也不到1%,因此爲了簡單隻計算恆星的體積即可,我們太陽在宇宙中是中等大小的恆星,很有代表性,因此我們以太陽的大小進行計算。

據科學家測算我們銀河系有2000多億(2x10^11)顆恆星,也是個不大不小的標準星系。而整個可見宇宙有20000億到40000億個星系,我們照40000億(4x10^12)計算,整個宇宙直徑930億光年,則半徑R=4.65x10^10光年。太陽的半徑r=696000千米=7.35729^-8光年,太陽的體積V=4πr/3=1.66733x10^-21立方光年,全宇宙可見天體的總體積V物=1.66733x10^-21x4x10^12x2x10^11=1.333864x10立方光年,而全宇宙總體積V總=4πR/3=4x3.14x(4.65x10^10)=5.8404x10^31立方光年。則全宇宙可見天體的總體積佔全宇宙總體積比例僅爲V物/Ⅴ總=1.333864x10/(5.8404x10^31)=1/(2.28385x10^29)。所以這點微乎其微的東西就是全均勻地分佈到全宇宙空間也幾乎找不到,宇宙中的太空怎能不真空?

第二個原因就是宇宙空間太冷了

溫度低的接近絕對零度-273℃,即便太空有物質也大多以固態的形式存在,不會形成大氣,當然這個低溫還是因爲宇宙太大造成的,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想當初宇宙是個“奇點”的時候溫度大的驚人。

第三個原因就是宇宙空曠的空間缺少吸咐物留不住大氣

太空中有早期演化星體殘餘的原始星雲、宇宙塵埃和超新星爆發的遺蹟,裏面含有大量的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氫氦等元素的寒冷氣體分子,但因條件限制最終缺少足夠的凝聚力難以形成大星體吸咐氣體分子,這也是隻有大天體纔會有大氣層的原因,當然這個缺少天體也是因爲宇宙太大造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