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决策,向来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及长远计划后作出的决定。一场战争的开启,往往需要酝酿、准备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会出现说打就打、一触即发的情况。然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一场战争。它并没有通过沉稳的理性考量,更像是两个年轻人非理性的意气用事。这场战争看起来荒诞草率,却影响深远,最后导致八国大战,令当时的一大强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令人不解的是,引发这场战争的原因,竟是两个女人的桑叶之争。
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是当时的两大强国。两国边境接壤,并且实力相当,再加上彼此谁也不服对方,所以两国百姓经常产生摩擦和冲突。由于断断续续的战事接连不断,两国边境地区的百姓更是水火不容,时常发生恶语相攻,甚至持械斗殴等事件。在吴国和楚国接壤的边境上,各有一座小城,一个叫卑梁,一个叫钟离。这两座城市紧密相连,百姓们世世代代以养蚕为生。
公元518年的某一天,吴国的采桑女和楚国的采桑女,因为一树桑叶而产生了争执。两人互不相让,最后由语言谩骂升级到拳脚相加。最后楚桑女稍逊一筹,被吴桑女打得鼻青脸肿,然而事情并未因为吴桑女的胜利而宣布告终。楚桑女回家后,将被人欺负的遭遇告诉了家人。于是她的父兄召集齐全家族的人,纷纷带着武器,来到吴国卑梁找到了那一家人,想要讨要说法。然而这两家人意见并没有达成一致,楚国人一怒之下,将吴国这一家人几乎给灭门了。吴国的卑梁大夫,得知楚国人竟敢跑来他的地盘行凶杀人后,顿时怒火中烧,立即下令追杀楚国那一家人。杀了楚国一家后,卑梁大夫依旧没有解恨,他干脆一不做而不休,一鼓作气杀进了钟离,击溃钟离的楚国守军,完全占领了钟离这座边城。随后楚平王得知这个了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决定御驾亲征,他驾着战车,一举踏平了卑梁,灭掉了吴国的这座边邑。吴王僚得知自己国家的百姓和军队,被楚国伤杀劫掠后,也怒不可遏。于是命令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率兵前去征讨。于是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最激烈的大战。也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争霸”,战争以楚国节节溃败,最后只能联合顿、胡、沈、蔡、陈、许七国,才能共同抵抗吴国。此后楚国日渐衰落,渐渐退离历史舞台中央。
这场战争看似来得过于草率,但其实并非偶然,而是积怨太深以后的必然结果。楚国作为老牌的强国,自然会打压周围邻国。而吴国作为后起之秀,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才终于成为了一颗冉冉之星。吴国的成长已然威胁到了了楚国的优势和地位,所以两国的争斗自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吴楚之战是必然的,而二女的桑叶之争,其实只是日积月累的矛盾形成的必然趋势。吴国经此一战后,也逐渐走向了历史政治舞台的中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