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傾慕汝許久,願聘汝爲婦,託付中饋。

兜兜轉轉,他還是想娶她;而他,確也是最適合她的人。

是的,適合。

於顧廷燁而言,盛家六姑娘明蘭,聰慧通透,見識過人,他的確喜歡她的性情,他也知道她想要什麼。而他,可以給他。

於盛明蘭而言,寧遠侯家的二郎顧廷燁,曾多次救過她,對他有恩;她知道他的過往,深知他的爲人。而她想要的,他能給她。

論身世,他們有相同的遭遇,都是幼年喪母,缺乏父愛;論性情,他豁達,她內斂,他知道她的一切,她也瞭解他所有的過往。

所以,他們最終走到一起,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殊不知,多年來一直傾慕她的那個人,不是顧家二郎,而是齊國公府的小公爺;她曾經想愛又不能愛的人,也不是這個要娶她的顧廷燁,而是元若。

由趙麗穎、馮紹峯,朱一龍主演的古裝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廣受許多觀衆的喜愛。劇中馮紹峯飾演的男主最終娶了女主,可謂皆大歡喜。所以,許多粉絲心中的唯一遺憾,就是朱一龍飾演的小公爺與女主趙麗穎之間的有緣無份。

劇中的顧家二郎,雖然最終抱得了美人歸,看似贏了小公爺。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對女主的愛就比小公爺更深。顧廷燁贏過小公爺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爲他比小公爺更適合明蘭。

顧廷燁贏在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

齊國公府,地位顯赫。其當家主母,乃從小在宮裏長大的郡主娘娘,甚得官家的寵愛。膝下只有一子齊衡,字元若。所以,平寧郡主自然極盡疼愛,凡事恨不得親力親爲。

盛家,汴京城裏的小門小戶。盛家主君盛紘,朝廷裏的一個五品小官。盛家六姑娘明蘭,也非大娘子所生,其母衛小娘,一個買來的小妾而已。

如此看來,國公府的獨子,和一個小官家的庶女,在那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國公府的郡主娘娘,還是一個極爲看重門第,自視甚高的人,這一對有情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正是因爲看清了這一點,正是因爲有自知之明,明蘭纔會對小公爺的苦苦追求避而又避。

這個道理,明蘭懂,全汴京城裏的達官顯貴也懂。所以,一心想嫁小公爺的嘉成縣主,就算去設計傷害情敵榮飛燕,也不去動明蘭。榮飛燕是誰,官家最寵愛的妃子,榮妃的親妹妹。

嘉成縣主除掉了榮飛燕,也沒有動明蘭。原因很簡單:其一,她根本不屑於去對明蘭出手,一個小官家的庶女,縱使小公爺再喜歡,她也根本沒有放在眼裏;其二,只要有平寧郡主在,就不需要她出手,如此看重門第的郡主娘娘,豈會容一個庶女入門?所以,明蘭在她眼裏,完全構不成任何威脅。

只有小公爺不懂。或者說,他不願意面對。

所以,他一心只遵從自己的真心,對心儀的六妹妹執着到底。看到好玩的,就想送給她;知道她在家裏不容易,處處替她着想。

而這個時候的顧家二郎在做什麼呢?他正在留戀勾欄之地,正在和一個叫朱曼孃的女子糾纏不清,還和她生兒育女。

不可否認,顧廷燁的確曾經幫助過明蘭。但是,那僅僅只是一個義字而已。因爲他最初根本沒有喜歡上明蘭,在他的心裏,始終只有那個柔弱而不能自理的外室朱曼娘。

許多網友說,小公爺做事不夠果斷,沒有顧廷燁有擔當,沒有顧廷燁靠得住。的確,小公爺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反覆思量,斟酌再三,但這不是說他沒有擔當,而是他所要考慮的實在太多了。

彼時的顧廷燁,和繼母小秦氏早已翻臉,對寧遠侯府壓根沒什麼感情,他做任何事,都可以隨心所欲,不需要考慮家人的安危。而小公爺,他有父母,他不能隨心所欲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顧忌父親的安危。

這一點,他們之間就沒有可比性。

顧廷燁贏在出現的時機剛剛好

當初,明蘭和小公爺想要在一起的時候,面臨諸多阻礙:平寧郡主的堅決反對;邕王和兗王勢力的各種阻撓。以當時的情勢來看,他們兩人若執意要在一起,付出的代價不可想象。

顧廷燁曾對小公爺說:你若決心要與盛家六姑娘在一起,我會幫你成全此事。這句話讓很多觀衆大讚顧家二郎處事果斷,勇敢有擔當等等。許多最初站隊明蘭和小公爺的粉絲,也開始支持顧廷燁。

可是,這句話對於小公爺而言,卻是兩難:其一,顧廷燁與侯府早已決裂,他也不需要顧忌繼母的安危,只要自己不怕死,他可以去招惹任何人,包括官家,更何懼什麼邕王兗王?其二,小公爺卻需要顧忌父母的安危,當時邕王妃以齊國公和明蘭相威脅,小公爺若還執意要娶明蘭,就算刀山火海的拼來了,也是兩敗俱傷的事。再者說,就算齊國公府敢與邕王兗王等勢力抗衡,那麼盛家呢?一個五品小官家,會是怎樣的結局,可想而知。看看兗王一派的榮飛燕是怎麼被邕王害死的?看看邕王一家是怎麼被榮妃報復的?

小公爺的猶豫和最終的妥協,並不是對明蘭感情的動搖,而是爲了齊家和盛家可以安然無恙的無奈之舉。至少,小公爺在這件事上,沒有一意孤行,意氣用事;至少,在衆多人的安危面前,他比顧家二郎要成熟穩重。

所以說,明蘭最後和顧廷燁在一起,不是說顧廷燁比小公爺更愛他。而是顧廷燁出現的時機剛剛好,在明蘭最需要的時候,他拯救了明蘭。他可以給明蘭想要的自由,想要的生活。

若說對明蘭的愛,顧廷燁比不了小公爺。只是生逢亂世,僅僅靠愛,並不能走下去。

或許,只有失去的,纔會顯得更加彌足珍貴。而最遺憾的,莫過於錯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