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我們可以在開展公衆考古的考古發掘現場,直接觀看到考古人員的真實工作狀態。但這並不能“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在公衆考古的發掘現場所看到的只是考古人員真實工作狀態的一小部分。

此外,真實的考古工作也並不像《盜墓筆記》中描寫的那樣驚險、刺激和有趣,而更多的是充滿了枯燥和危險。負責古墓發掘清理的衆位考古專家們,他們每天必須待在墓坑中拿着刷子重複着成百上千次極爲枯燥的清理文物工作。我們今天所講的就是一個考古發掘過程中極其危險的工作程序。今年上半年我國陝西省考古部門全面探查和搶救性發掘清理了澄城縣王莊鎮劉家窪村西一處被盜掘的春秋時期古墓羣。

據當時的考古專家介紹:通過初步的探查結果我們得知劉家窪古墓羣的總面積達到了7700平方米,共包括56座墓葬,2座車馬坑,1座殉馬坑。最值得一提的是,編號爲M1與M2的兩座特大“中”字型大墓,它們的長寬都達到了10多米。根據以往的考古發掘經驗和墓葬的形制規格,由此我們推斷出這兩座大墓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應當爲諸侯國國君。但是讓我們感到失望的是,兩座大墓因遭到多次盜掘毀壞,只出土了一些石圭、玉圭、石玦等小件器物。

而另外兩座較小的M6和M49號墓葬卻意外的出土了相對豐富的隨葬品。其中有:銅禮器、銅喪葬器、兵器、車馬器、玉石器等。然而即便我們發現清理出來的墓葬中隨葬品很少,也都必須遵循嚴格的考古流程,對墓葬展開科學的清理和保護。在清理保護墓葬之前,我們都必須先拍攝最原始的墓坑高清照片。照片拍攝好後,將照片傳入電腦中,再用特定的軟件將墓坑中放置的各種隨葬品、棺槨中墓主的屍骨、棺槨中的隨葬品都一一描畫出來。最後根據打印出來的線稿圖展開對墓坑的清理發掘工作。

拍攝原始墓坑高清照片並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拍攝水平,但卻需要非常大的膽量,因爲這往往需要負責拍照的考古專家,無任何防護俯在數米甚至十幾米的懸空中,心無旁騖,聚精會神的進行拍攝工作。例如:我們在清理M49號的墓坑前,負責拍照的專家,就僅僅是在高達8米多的墓坑上面橫架了一個竹梯,然後全身無防護的脖掛相機,爬到竹梯的正中間完成了拍攝工作。雖然他不害怕,但是當時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心中深深爲他捏了一把汗,並且感嘆道:如此危險的工作也就只有我們考古專家能完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