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就像一條長長的河流,而每一個第一次就是露出河面的石頭。我們踮着腳尖,摸一塊石頭挪一個地方。這條河或平靜或洶湧,回首看,皆是我們成長的印記。在這條河流裏,我們一起長大。”

——《人生第一次》

無意間在微博上刷到一個片段,被吸引的我,找時間看完了全集,幾乎每一集都讓我流淚哽咽。

《人生第一次》,豆瓣評分9.2,真實又戳心。

這部紀錄片將鏡頭瞄準看我們人生的很多重要節點的“第一次”:出生、上學、長大、上班、當兵、進城、買房、結婚、退休、告別、相守、養老。

用12個第一次去展現我們人生節點的悲和喜,看似很平常但卻是我們每個人最難忘的回憶,也是不斷推動着我們向前的朵朵“浪花”,更帶給我們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啓迪。

有人說,這部12集的紀錄片拍出了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也有人說,整部片子看下來就好像過完了長長的一生。

最讓家長深有感觸的或許是《上學》與《長大》。因爲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這是孩子情緒起伏最大,父母最爲焦慮,也是親子關係最爲緊張的兩個階段。

01

《上學》

父母跟孩子的第一次正式分離是什麼時候?

大概是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吧。

開學第一天,每個幼兒園都上演着“生離死別”。

孩子們不願離開媽媽,哭得撕心裂肺。

而父母看着淚眼汪汪的孩子滿眼不忍和不捨;

孩子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克服離開父母的焦慮。

上幼兒園也是家長第一次,學着如何放手離開自己的孩子。

生活就像一條溪流,時間不知不覺間就流逝過去了...

幼兒園的孩子就這樣長大了,意味着他們將要迎接更多的挑戰。

和幼兒園的不捨不一樣,這一次送別孩子的父母眼裏更多的是期盼。

有人放了一棵蔥,祝願自己的孩子更聰明;

有的放了一包100方便麪,寓意考試100分;

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父母因爲教育焦慮,用許多課後補習塞滿了孩子的空閒時間。

而長大後的孩子也變得有主見了,開始跟父母唱反調了,變得越來越叛逆了...

一年級新生郭雨晴,她媽媽功課盯得緊,練琴盯得更緊。

其實,媽媽自己小時候也被父母逼着練琴。

經歷過被逼學習的苦,當年,她在心裏暗暗發誓,絕不會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可結果呢?

她每天都在逼着女兒練琴。

因爲步入社會的殘酷,讓她深刻認識到擁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這位媽媽說:“我現在覺得,我媽小時候爲什麼不把我逼得再好一點,如果我再彈的好一點,或許我現在就可以有一技之長。”

孩子就像是爸爸媽媽的鏡子,當我們在審視孩子的第一次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在審視自己的過往呢?

要問孩子喜不喜歡上學,我相信90%的孩子都會回答說:“不喜歡”

那爲什麼要繼續呢?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這還不家長逼的。

對,這便是很多家庭矛盾親子衝突的根源。

家長整天逼迫孩子學習,用補習班填滿孩子的休息時間,卻不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這樣孩子如何能安分的主動的去學習呢?

作爲家長,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堅持,明確的告訴孩子,讀書,是自己當下所能選擇的最直接的出路。

“寧願讓你當時恨我,也不願你長大後責怪我爲什麼沒有好好逼你一把。”這句話應該成爲家長逼迫督促孩子的動力。

當年一時爽,餘生幾多殤。我們都是這樣走過的,不要讓這樣的遺憾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或許孩子不喜歡,因爲孩子小,本身認知能力不足,無法判斷事情的好壞,是否對自己的將來有害。

但是我們知道啊!這時候,父母必須起到引導的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後甜,讓孩子的未來更有保障。

周杰倫從4歲開始練琴,而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出去玩時,他也很想去玩,但是媽媽不準,拿着一個棍子站在身後,逼着他練琴,過程很苦,還好堅持下來了。

現在,周杰倫非常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快樂,不只是簡單的快樂,更是成就感。

沒有誰的出色是天生的,即使是天才,那也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所以,關鍵時刻,還是得逼孩子一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發掘孩子的天賦特長,給予適當的逼迫,教會孩子堅持,其實是對孩子將來的負責。

02

《長大》

在《長大》裏,鏡頭聚焦在一個特別的羣體,留守兒童。

在中國很多孩子的命運和高考相關,在高考的語文試卷上,許多作文題目裏,都有一句這樣話: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這種不受高考重視的文學體裁,卻在雲南偏遠地區一所中學成爲了必修課。

有人問校長:“無益於升學率,爲什麼還要教詩歌?”

校長說:“會寫詩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就像旁白中說的,詩歌可能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是可以改變一個人。

其中有一首令我瞬間淚奔的小詩,是一個留守女童寫的,她在跟媽媽視頻通話的時候,一字一句念出來了:

小鳥是大鳥的孩子

白雲是藍天的孩子

路燈是黑夜的孩子

母親去廣東的時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親鞋的旁邊

因爲,我是母親的孩子

詩唸完,鏡頭兩邊的母女都在互相注視着流淚。孩子平時不好意思說的想念和不捨、委屈,都通過這首小詩傳達給了母親。

母女之間的表達有了更多的柔軟。

這便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