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造芯”之勢似乎已經到來。

最近Facebook傳出正在招人,計劃自己研發AI芯片。至此,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都與AI芯片產生了交集。

而阿里繼宣佈自主研發芯片後,4月20日又被證實全資收購芯片供應商中天微,這是否將推動國內“互聯網造芯”熱潮,BAT會是中國“缺芯”的解藥嗎?

三家互聯網巨頭在AI芯片領域均有佈局。

相比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得更早,早在2016年11月,兩者就曾領投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2300萬美元C輪融資。

中國大陸唯一CPU IP Core公司打造“中國芯”

中天微,目前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專注於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芯片。

此外,阿里還投資了獨角獸寒武紀、深鑑科技、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是BAT中投資數量最多的一家。

但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對芯片這個細分領域不是那麼瞭解,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我們來看看芯片的分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芯片的種類比如有通信芯片、人工智能芯片、LED芯片、電腦芯片等等。

芯片的產業鏈是這樣的:

國內芯片產業鏈及主要廠商梳理:

一、IC產業鏈

根據芯片的設計製造流程,IC產業鏈主要包括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與測試三個細分領域,以及爲芯片製造提供原材料、設備的原材料供應商(單晶硅、化學品)和設備供應商(製造設備、封裝測試設備等)。

圖1 IC產業鏈

二、我國集成電路企業概覽

我國集成電路企業衆多,但上市企業較少。未上市企業主要有華爲海思、中興微電、大唐半導體、華大半導體、紫光展銳、紫光展訊等企業。上市IC企業如下表1所示,可以看出,我國在IC設計、IC製造領域擁有的上市企業較多,而在原材料、製造設備、化學試劑領域的上市企業較少。

截至2018年1月19日,大基金已成爲50多家公司股東,涉及18家A股公司、3家港股公司,目前大基金持股市值超2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