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謝芹的遠方親戚、界集鎮政府工作人員陸建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謝芹老人多年前發現家鄉小學設施老舊,決定捐資爲家鄉做貢獻。謝芹老人的遠房親戚、泗洪縣界集鎮政府工作人員陸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謝芹小時候家裏十分貧苦,只讀過幾年書就輟學了。

(原標題:爲家鄉捐15萬 家裏卻沒一件像樣傢俱)

捐款15萬家沒一件像樣傢俱 99歲老兵稱已活夠本

捐款15萬家沒一件像樣傢俱 99歲老兵稱已活夠本

今年10月,安徽99歲老兵謝芹向家鄉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小學捐款15萬元,這成爲該校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謝芹的遠方親戚、界集鎮政府工作人員陸建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謝芹老人多年前發現家鄉小學設施老舊,決定捐資爲家鄉做貢獻。但老人生活十分簡樸,家裏連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退休金都陸續捐給社會了。

爲家鄉學校捐助15萬

界集鎮中心小學校長高傑告訴記者,今年10月,經界集鎮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他得知一位99歲高齡的老兵想爲學校捐款15萬元。經瞭解他得知,老人名叫謝芹,是一位老兵,1921年出生於泗洪縣界集鎮王墩村,曾在界集鎮讀過書。

據悉,參加革命後,老人輾轉多地,後在安徽黃山工作退休。十幾年前,老人回過一次家鄉,發現家鄉的學校設施陳舊,於是萌生了爲家鄉捐資的念頭。因老人年事已高,高傑和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前往老人家中探望,並接受了15萬元的捐款。高傑透露,這也是學校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捐助。

爲激勵和教育學生,學校製作了捐贈牌匾掛在學校裏。高傑介紹,目前尚未確定這筆捐款的用途,遵照老人意願,校方初步決定設置一個“謝芹教育基金”,分多年多次獎勵學校表現優異的學生。

舊鞋子“落單”也不扔

謝芹老人的遠房親戚、泗洪縣界集鎮政府工作人員陸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謝芹小時候家裏十分貧苦,只讀過幾年書就輟學了。謝芹18歲離家參加革命,先進入地方武裝部隊,隨後又參加了新四軍。解放後,謝芹轉業到安徽黃山工作,退休前是黃山市機械局局長。

謝芹轉業尤其是退休後,家中條件已改善很多,但老人從沒把錢用在自己身上。陸建文告訴記者,謝芹一生艱苦樸素,他所有的傢俱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我們鎮現在條件最差的農村家庭佈置都比老人家好。”陸建文說。泗洪縣工作人員到老人家中給老人過生日時,因爲桌子破損嚴重,放蛋糕時都需要人抬着。

陸建文說,謝芹不捨得穿皮鞋,腳上穿的都是不分左右腳的開口布鞋,一隻鞋子磨得實在不成樣子時才捨得扔。還能穿的另一隻他會收起來,買到新的時再湊成一雙。

在老人家裏,前來探望的工作人員都很感慨,有人勸他別捐了,用這些錢改善生活。但老人笑着拒絕了,他說相比那些在戰爭中離開的戰友,他已經很幸運了,如今已99歲高齡,他感到已活得“夠本”,要把錢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一生低調多年堅持捐資

謝芹對自己很摳門,對別人卻很大方。陸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老人如今退休金近一萬元,除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外,他幾乎全數捐出。小區裏有人家庭生活困難他會捐助,家裏保姆的兒子沒錢上大學,老人表示除工錢照發外,孩子上學的費用他全部承擔,此外老人還多年向希望工程捐款……

陸建文介紹,謝芹離家參加革命後又到安徽工作,很少回到家鄉。十幾年前他回到家鄉時,看到幾個子侄生活貧苦,家裏房屋很破舊,就每人給他們四千塊錢,讓他們改善居住條件。

這次捐助家鄉15萬元,算是完成了謝芹老人多年夙願,而就在捐贈當天,老人還表示,如果自己還能多活幾年,還有收入也要捐出。  

相關新聞

寧波“順其自然”今年捐款101萬

本報訊 11月27日,浙江省寧波市慈善總會再次收到了“順其自然”的捐款。據瞭解,從1999年開始至今,這名名爲“順其自然”的神祕人,每年都會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數額從最初的5萬元逐年遞增至今年的101萬元。

11月28日,寧波市慈善總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7日,寧波慈善總會收到了一份署名爲“其然”的掛號信,信中是一沓匯款收據。收據共103張,其中101張是9999元,1張50元,1張51元,累計101萬元。匯出地址分別是海曙區郵政大廈營業所匯款和郵儲銀行寧波分行,匯款時間都是11月26日。

據工作人員介紹,“順其自然”自1999年起,每年都會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最初捐了5萬元,之後逐年遞增,每年增長數不同,有時候三兩萬,有時候5萬,還有的時候是十幾、二十萬。”至今爲止,“順其自然”已累計捐款了21次,總金額達1155萬元。

“順其自然”的捐款有幾個特點,一是從“順其自然”四個字中隨即選擇兩個字作爲捐款人名。二是落款地址都是不存在的。三是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萬元(達到1萬元需要署上真名)。四是每次捐款金額都比上一次有所增加。五是都在每年的11月匯出,然後單據郵寄至市慈善總會。

寧波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說, “順其自然”的捐款大多用於助學方向,“有時候捐款是直接資助給貧困學生,有時候捐款是用做建設學校等。比如‘順其自然’去年捐的99萬元,我們就用在了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興平學校的教學樓建設上。”

這名工作人員還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也曾經去找過‘順其自然’,也基本能確認是誰,但是對方不願意承認身份,所以我們也就不再去深挖‘順其自然’是誰了。我們想過,既然‘順其自然’不願意讓他人知道他/她的身份,那我們也就把他/她當做我們寧波慈善人士的代表好了。”寧波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說,其實除了“順其自然”外,在寧波也有很多其他的愛心人士隱瞞姓名,化名“安然”、“妙音”等做慈善,“多年來,我們共收到了4000多次的匿名捐款,總計金額達到了5000多萬元。”

netease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李超_NB128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