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文化中心广场上,李红艳一曲《敲起大鼓唱沮章》演完,村民们掌声雷动,久久不肯散去。漳河大鼓第四代传承人、42岁的李红艳是育溪镇同明村三组村民,12岁时随奶奶学唱大鼓,现在成为文化中心的固定文化工作者,专司漳河大鼓的表演,是育溪文化中心的一张名片。

一间房、一张桌、一个人,是大多数乡镇文化站的标准配置,可淯溪镇文化中心却有8名工作人员。淯溪在文化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走在了宜昌市的前列,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乡镇文化大院”促进了小镇的文化事业繁荣。

仿四合院,古香古色的古典围墙、灵动的漳河水牛雕塑,再现古老浓郁的江汉农家风情的馆内陈设,这个由民间博物馆、群众文化馆、农民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组成的气派的“乡镇文化大院”,在全省还是首家。该文化中心主任李元钢向农村新报全媒记者介绍,民间博物馆内收集有散落在民间的家具、实物等文化古件2800多件。

2012年,通过搬迁农户、征收土地,滚动建设,一个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三栋大楼涵盖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育溪文化大院正式建成,免费开放。

记者看到,图书馆配套的2万多册图书,分门别类摆列有序,不少老人和学生正安静地坐在馆内阅读。李元钢颇为自豪地说,文化中心正在建设电影博物馆,上千件电影设备、画报等与电影相关的电影设备已被搜集集中,仅老旧电影设备就多达近40套,“电影博物馆建成后能够跟大理博物馆媲美,它是湖北省乡镇唯一的一个电影博物馆。”

有湖北省一流的文化中心,群众文化当然也是独占鳌头。该文化中心为了普及群众文化,挖掘民间文化,丰富群众文化,连续承办了三届“映山红农民文化艺术节”,用文艺汇演的形式,将民间的喜剧、新事、政策进行传播,通过才艺表演发现民间艺人。利用送戏下乡将系列节目送到23个村2个社区,目前,用文艺调演的形式送戏进村2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用村民熟悉的演员、熟悉的声音,讲述熟悉的故事、唱熟悉的腔调,发现了一批民间艺人。

讲三国故事、扎民间花灯、漳河大鼓传承等,让一批民间艺人脱颖而出。该中心自编、自导、自演的漳河大鼓《合家欢》《敲起大鼓唱沮章》《呼声》《乡镇人民纪检员》,成为文化精品。其中《呼声》在洪山礼堂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演出,《漳河大鼓》在宜昌首届艺术节获得金奖。淯溪镇获得中国文化人口奖2件,利用漳河大鼓表演的节目获得省级奖励4件,李元钢获得2016年中国文化馆榜样人物。(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胜芳 通讯员 黄善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