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禧太后當然不知道,拿了賞銀的御廚回到後廚,除了飽食美味的豬肘子肉之外,還會把菜刀下剋扣下來的生肉打成包,偷偷帶出宮去。不過,在利益驅使下,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太后的御膳菜品中,一定會有她喜歡的豬肘子肉,御廚會把豬肘子做得口味絕佳,菜色豐富。

1852年,清咸豐帝迎娶了葉赫那拉氏的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日後的慈禧太后。

咸豐帝“駕崩”後,慈禧經過一番激烈的奪權鬥爭,徹底剷除了鰲拜等輔政大臣,成爲清朝無冕之王。

慈禧的生活待遇也“與時俱進”,處處與皇帝看齊。

就說慈禧一天的餐費吧,奢侈程度令人喫驚。

不說糧油米麪、雞鴨魚肉、乾鮮果品等等,僅僅是上好的豬肘子肉,一天就需消耗掉50斤。

50斤豬肘子肉,放在一般富裕家庭,那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喫得完的,更何況,慈禧太后“用膳”絕對是獨享,不可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

那麼,問題來了,慈禧太后難道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巨胃”,且消化功能超級強大,或者說,她就單獨偏愛豬肘子這一道菜?

據慈禧太后身邊的一位太監回憶,慈禧喫菜非常講究營養平衡,即使是她最愛喫的豬肘子,她也只是嚐個味道,實際入嘴的分量少之又少。

就這麼估算吧,剔除掉一定的浪費,用於慈禧太后餐食的豬肘子一天不會超過一斤,那麼,還有49斤肘子肉哪裏去了呢?

滿漢全席

原來,這50斤豬肘子肉是內務府賬面上記載的數字,也就是說,內務府每天要報銷採購50斤豬肘子的銀子。

在這裏,筆者僅以採購豬肘子這一個食材爲例,講一講豬肘子在宮內、宮外“旅行”的故事。

宮裏採購豬肘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首先,內務府負責“下達採購豬肘子計劃”、報銷採購費用,真正操辦的人足足有一打。

於是,豬肘子從“御膳特供地”進入皇宮,經過一衆採購管理、經辦人員之手,通常價格已經翻了一番,或者說,分量已經縮水一半。

也就是說,原本採購50斤豬肘子的銀兩,經過一道道“鬼門關”的層層盤剝,最多隻能買回25斤豬肘子了。

豬肘子好不容易“旅行”到了皇宮和壽膳房,下一道盤剝又開始了,太后身邊大大小小的太監又盯上了豬肘子。

太監總管、掌案宦官等頭頭腦腦首先下手,壽膳房的擺膳宦官、傳膳宦官再接着出手,50斤豬肘子再次“縮水”,僅剩下不到10斤的分量。

即使這樣,大家別以爲“雁過拔毛”到此爲止了,御膳房的掌案師傅、御廚、雜役豈會“袖手旁觀”。

此時,他們下手的餘地已經不大,這就對他們的“技術”提出要求了。

不過,在利益驅使下,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太后的御膳菜品中,一定會有她喜歡的豬肘子肉,御廚會把豬肘子做得口味絕佳,菜色豐富。

太后不止一次對豬肘子這道菜大加讚賞,高興時還會賞賜御廚些銀子。

慈禧太后當然不知道,拿了賞銀的御廚回到後廚,除了飽食美味的豬肘子肉之外,還會把菜刀下剋扣下來的生肉打成包,偷偷帶出宮去。

豬肘子

豬肘子的“旅行”並沒有到此爲止,在東華門、神武門外,早就有小商販在老地方等着了,這些小商販能從御廚這裏拿到優質廉價的豬肘子。

圍繞“御用”豬肘子,皇宮內外儼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事情發生在大清朝皇宮內院,在皇帝太后的眼皮子底下,貪腐之風居然如此不堪,實在令人氣憤。

通過豬肘子“旅行”的事情,我們不難想象,在大清朝其他更多的領域,歪風邪氣必定甚囂塵上,大清帝國的未來必然是灰暗的,註定要走向覆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