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肖生活在南宋末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南宋滅亡以後,他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據說他隱居在蘇州的一個廟裏面,在廟裏生活的時候,坐着躺着,都面朝南方,用以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忘記南宋,他自稱“菊山後人”。
“思肖”是在南宋滅亡之後,鄭思肖給自己改的名字,因爲“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南宋滅亡以後,他寫了這樣的一首詩用以來表達自己的心志,下面就是這首詩:
譯文:春日百花齊放,菊花卻盛開在秋天,從來不與百花爲伍。唯獨盛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情操意趣,無窮無盡。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也不願意被吹落在北風之中。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離趣未窮。”這一句話的意思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風采,又是指畫家融入菊花這個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的主觀之感。這一句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風逐流的高潔之士。
這一句詩能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鄭思肖的這首詩與陶淵明這首詩的主旨是大意相同的,因此陶淵明的詩句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這一句詩真正的深刻含義。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盛開之後,在自己的枝頭逐漸枯萎,它的花瓣並不凋零落到地上,“枝頭抱香死”寫出了菊花痛切悲壯、義無反顧的情感。這兩句詩進一步寫出了菊花寧願枯死枝頭,也絕不願意被北風吹落的高潔的志氣,描繪了菊花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超凡氣質,實際上表示了自己堅守高尚的節操,對南宋的忠貞之情,寧願死去也不願意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體現出了詩人自己至死不渝的崇高的民族氣節。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讚頌菊花的詩歌有所不同,在這首詩裏面,詩人隱含了自己的人生遭遇以及他的理想追求,是擁有一定的特定生活內涵的一首讚揚菊花的詩歌。
這一首詩的重點是託物言志,具有詠物詩的特徵,全詩一直在描繪菊花的形態和外貌,同時傳神地表達出了菊花的神裏,卻又超越了菊花本身的形態,充分的表現了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又寫出了鄭思肖的愛國之情。
這表現出了菊花的自然美、菊花的高潔忠貞之美,也表現出了詩人高潔的人格和自己忠貞不渝的愛國之情,使得菊花的自然性和人物的社會性得到了和諧的統一,也使得這首詩有了深刻的哲學含蘊,使每一個讀者都能從這首詩中間感受到美感,從而產生啓迪。
參考資料:《全宋詩》、《唐詩宋詞鑑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