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猛禽”是一型享譽世界的頂級戰機,而蘇-57也以不同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強大,一旦入役,將成爲F-22的強勁對手。

  現在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都在開展自己的第五代戰機設計,不過目前只有三種飛機具備作戰能力:F-22“猛禽”、F-35“聯合打擊戰機”和中國的殲-20。現在美國和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起來越緊張,這讓人不禁想知道,如果蘇-57具備作戰能力後,與F-22對陣會是什麼結果。

  F-22

  F-22“猛禽”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首型隱身戰機F-117A“夜鷹”爲基礎設計和製造,是一種專門的制空機,是用於替換F-15C“鷹”的。1990年時,YF-22樣機與YF-23“黑寡婦II”進行了一場“激戰”,YF-22勝出,這大部分得益於它的隱身和機動性。因此,隱身性成爲了F-22的一個基本特徵。

  F-22的部分隱身外形是由早期超級計算機Cray仿真得出的。它採用菱形機翼和尖銳、多面表面,可最大限度規避傳感器探測。高速制動器、武器艙門和發動機排氣口採用鋸齒形設計,以最大限度降低飛機的雷達特徵表面。垂直斜角大尾翼能減少特定角度的紅外特徵。飛機的金屬表面也塗有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和塗漆。

  F-22具有很高的機動性,特別是在高攻角時。它的一個關鍵特徵就是俯仰角方向採用推力矢量,使飛機可以將發動機動力與高攻角機動結合起來,獲得空戰優勢。大氣泡型艙罩是F-22上最大的聚碳酸酯材質獨立零件,能爲飛行員提供良好的視野。機動性和可視性的完美結合,意味着它能快速對視距內的威脅做出反應。

  “猛禽”採用F-119後燃渦扇發動機,其能產生共計70000磅的推力,比F-15飛機所用發動機高40%。這種發動機能讓F-22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以1.4馬赫的速度飛行,增加了飛機的飛行範圍。飛機的主傳感器是一個AN/APG-77雷達,用於探測遠距離威脅,在威脅目標檢測到自己之前,對其進行探測並分類,從而做到先發現,先打擊。

  F-22有三個內部武器艙:其中兩個武器艙可容納AIM-9M/X紅外製導導彈;另一個武器艙在機身下部,可容納6枚AIM-120雷達制導導彈(射程105千米)。中央機艙可搭載JDAM衛星制導炸彈或最多4箱(每箱600加侖)燃油。飛機右翼根部有一門M61A2 6管20mm加特林機炮,可持續發射5秒。

  蘇-57

  目前關於蘇-57的信息還很少。雖然它已經試飛7年,但飛機的很多細節信息都沒有向外界披露。現在僅知蘇霍伊公司一直在努力研發這款飛機,特別是發動機等關鍵部分。

  雖然同屬於第五代戰機,但蘇-57與F-22的設計理念有很大不同。在速度、機動性和隱身性等方面,“猛禽”更注重機動性和隱身性,而蘇-57更注重機動性和速度。

  專家認爲蘇-57是蘇-27“側衛”的演進版,進行升級後不僅雷達觀測度低,而且機動性也更強。蘇-57的主要動力是其兩臺發動機。一臺izdeliye 30發動機就能產生24054到35556磅的推力,最高推力與F-22的F119發動機相當。也就是說,蘇-57的速度能達到1.5馬赫。遺憾的是,izdeliye 30發動機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俄羅斯前12架新戰機採用的是兩臺AL-41F1後燃渦扇發動機,總推力爲65000磅,與蘇-35的發動機相同。

  蘇-57將配備N056 Byelka雷達系統和L402 電子對抗套件。戰機主要利用L波段陣列探測隱身飛機,用101KSAtoll 電光套件,包括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幫助飛行員跟蹤目標並用紅外製導導彈實施打擊。

  蘇-57有兩個串聯排列的大型內部武器艙,幾乎佔據了飛機整長。每個武器艙可容納四枚K-77M視距外雷達制導導彈。與之前的K-77導彈相比,K-77M導彈的彈體更大,配備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導引頭,能打擊160千米外的靈活目標。飛機還存放有兩枚K-74M2短程紅外製導導彈。

  綜上所述,兩種戰機的設計重點不同,所以也便擁有的不同的優勢。蘇-57的重點及裝備使其能檢測和消滅遠距離處的目標。蘇-57要實現這些目標,其雷達就必須能探測遠處的隱身機。由於飛機着重的是速度,所以能快速做出反應,若不能取勝,也能快速撤回。一旦兩架敵對戰機進入視距範圍內,蘇-57的機動和紅外搜索跟蹤優勢,都將使它成爲極具殺傷力的強手。

  而F-22則強調的是隱身性和機動性。它也能探測遠距離處的敵情,並能規避敵方的雷達。所以在兩架飛機還未進入彼此視距範圍內的情況下,F-22更可能佔據先機和贏得戰鬥。F-22實現目標的重點是,其隱身性必須能助其躲開俄羅斯的雷達。

  由於無法得知蘇-57的機動能力,所以還無法知曉在近戰中哪方會勝出。不過俄戰機的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卻是美國隱身戰機所沒有的,這將爲它們在戰鬥中提供很大的幫助。

  ———— / END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