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十分活躍,滅商之後的周朝建立了分封制,除了周王爲天下共主外,各大諸侯也封邦建國,吳國便是其中之一。到了東周第十四任君主周敬王姬匄在位時期,吳國也迅速強盛了起來,到了公元前515年,吳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在楚國逃亡來的貴族伍子胥的幫助下,刺殺了他的堂弟而奪取了王位,公子光也就成了吳王闔閭。

次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修建春秋時期吳國的都城,共有閶門、胥門、蟠門、蛇門、繆門、干將門、巫門、望齊門共計八個門,史稱“吳都八門”。從現在看來,每個門都有獨特的意義,比如閶門是孫武、伍子胥等吳國將領率吳伐楚的出發地和凱旋地,因此又被稱爲“破楚門”,又比如胥門充滿了伍子胥將軍的神話與傳說,至今還立有其塑像,不過八門之中僅有一個門是水路並存古城門,也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水路並存古城門,這就是位於姑蘇區東大街49號的盤門。

盤門在蘇州城南,在春秋時期,對面就是吳國的世仇越國。以前可不叫盤門,而是叫“蟠門”,根據《吳地記》的記載:“舊日蟠門,嘗刻木作蟠龍,鎮此以壓越。”,也就是城上面向越國的地方刻木蟠龍,以象徵吳國征服越國,平時也不開,視爲“絕越”,畢竟苦大仇深,兩國除了打仗平時也素無來往。

不過現在看到的盤門,並春秋時期的樣貌,而是保留了元末明初的格局,元明清三代都對盤門有過修繕與擴建,最近一次是1976-1986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其進行的修復,包括城臺四周女牆、垛口、登城坡道及陸門雙層三開間城樓等等。即便如此,依舊不影響盤門的歷史價值,與北京長城齊名,有着“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說法。

除了水陸城門本身,盤門景區還有其他景點,四瑞堂便是其中之一。據說在北宋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得道高僧圓照禪師曾在這裏開壇講經,講得出神入化,彰顯佛法無邊,這裏出現了塔放瑞光、法鼓自鳴、白龜聽禪及枯竹爆青“四大祥瑞”,因此就把圓照禪師講經的地方稱爲“四瑞堂”。

不過,四瑞堂也與盤門同病相憐,歷史上屢廢屢建,現存建築也爲現代復刻的仿宋式單檐歇山頂四面廳。整個四瑞堂十分古樸,除了門口由崔護撰並書寫的“四瑞堂聯”,步入其間,可以看到堂中有一塊大型紅木落地屏,落地屏正面刻有沈炳春所畫的《盤門盛景圖》,屏風上懸掛着著名書法家吳羊攵木先生書寫的“四瑞堂”匾額,背面則刻有蘇州著名書法家瓦翁先生書寫的清初學者徐崧遊瑞光禪院後作的兩首五言律詩。

四瑞堂門口的水井用鐵網保護着,據說是以前禪院衆僧的生活用井,不過比寺廟的歷史更爲悠久,經過對水井外貌的考究及內中出土的古錢幣,可以判定此井源於唐代,因此也被稱爲“唐井”。此外,始建於北宋,清代又重新修建吳門橋也值得一去。

值得一提的是,盤門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江南古典園林,採用了“一池三山”建築格局,集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爲一體,在古樸滄桑的基調上,也縈繞出明亮輕快的現代氣息,展現出了特有的水鄉風情,在園中游覽,不亞於其他著名的蘇州園林。

景區內還可以見到很多貓,不知道是夜貓還是景區所養,總之就四仰八叉地倒在路中間曬太陽,一點都不怕來往的遊客,顯得十分愜意悠閒,能來這裏遊覽都覺得倍感放鬆,何況是常住於此呢?

此外,還有盤門還有一塊重要的地方,就是國際友好園。17年蘇州跟拉脫維亞里加市結好二十週年的週年慶活動就是在此,18年蘇州與美國友城波特蘭結好30週年的週年慶活動也是在此舉辦,這是蘇州對外交往的窗口與縮影,一個城市有足夠大的動力向前發展,除了有厚重歷史作爲內涵,更需要不斷的對外交流、加強合作,而盤門就在這裏,見證着蘇州的過去與未來。

圖/文 旅遊狂魔夏夏夏

相關文章